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文翁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文翁〉~3625~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例句

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 刘鲁风 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

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 方干 处州献卢员外

文翁旧学校,子产昔田畴。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李端 送河兆下第还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杜甫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声随御史西归去,谁伴文翁怨九春。 杨知至 和李尚书命妓歌饯崔侍御

既乏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樊宗师 蜀绵州越王楼诗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 章孝标 上西川王尚书

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 罗隐 所思

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罗隐 重送郎州张员外

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 羊士谔 书楼怀古

一寝閒身万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 薛能 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

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薛能 送崔学士赴东川

谁谓唐城诸父老,今时得见蜀文翁。 黄滔 绛州郑尚书

典故
鲍公篇
   
鲍明远
 
鲍昭
 
相关人物
鲍照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传·刘义庆传》附《鲍照传》
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例句

乐章轻鲍照,碑板笑颜竣。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岑参 送弘文李校书往南汉拜亲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 崔子向 上鲍大夫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 戎昱 送苏参军

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 朱湾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持节大夫初拜东平郡王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 李白 赠僧行融

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 李白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李端 赠康洽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李群玉 言怀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 秋来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 春日忆李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杜甫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戚里旧知何驸马,诗家今得鲍参军。 杨巨源 酬于驸马二首之一

勿令毫发累,遗恨鲍公篇。 潘炎 清如玉壶冰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骆驼桥玩月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鲍昭多所得,时忆寄汤生。 齐己 寄唐禀正字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 齐己 寄益上人

社思匡岳无宗炳,诗忆扬州有鲍昭。 齐己 荆渚逢禅友

典故
叔牙知
 
夷吾鲍叔
 
忘鲍
 
深知在叔牙
 
知我贫
  
管鲍之交
 
管鲍分金
 
鲍叔深知我
 
鲍叔知
 
鲍叔义
 
鲍牙知

相关人物
管仲
 
鲍叔牙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艺文类聚》卷三十
晋·傅咸《感别赋》: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例句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元稹 别李三

鲍叔幸相知,田苏颇同游。 刘长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

惭愧故人同鲍叔,此心江柳尚依依。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

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

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 张九龄 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

常恐管鲍情,参差忽终老。 李咸用 古意论交

松篁贞管鲍,桃李艳张陈。 李咸用 论交

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李白 箜篌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古独知名。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叙封昆季

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之一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 贫交行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二

管鲍化为尘,交友存如线。 杨巨源 题赵孟庄

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罗隐 东归别常修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高适 宋中遇陈二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不才樗
 
寿栎
 
山樗
 
得全社栎
       
曲猿树
 
曲辕社
    
樗栎之身
 
樗栎寿
 
樗栎身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39~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70~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石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简释

散樗:用以自谦、,或指不愿为世俗做事。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例句

安知幽涧侧,独与散樗丛。 周存 禁中春松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姚合 送狄尚书镇太原

翠羽怜穷鸟,琼枝顾散樗。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舍人

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朱湾 筝柱子

须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 朱湾 咏柏板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杜牧 郑瓘协律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适因拥肿材,成此懒慢趣。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 欧阳詹 寓兴

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怀。 罗隐 城西作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归田语不忘,樗散料非才。 薛能 早春归山中旧居

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

已阻青云期,甘同散樗老。 钱起 南中春意

行潦难朝海,散材空遇圣。 钱起 寄任山人

散才非世用,回音谢云萝。 钱起 长安落第作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骆宾王 浮槎

典故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7~
〈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锄,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一解使君从南来,五马立歭躇。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昭明文选》卷五十七晋·潘安仁(岳)《马汧督诔序》
「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奔走失其守者,相望于境。」唐·张铣注:「专,擅也。擅一城也,谓守宰之蜀。」

例句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刘长卿 送崔使君赴寿州

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李白 古风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 李群玉 留别马使君

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 杜牧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杜甫 草堂

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 权德舆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丽质全胜秦氏女,藁砧宁用专城居。 权德舆 薄命篇

五兵常典校,四十又专城。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使君年纪三十馀,少年白皙专城居。 王维 送崔五太守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白居易 马上作

安康地理接商于,帝命专城总赋舆。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特以专城贵,深惟列郡安。 苏颋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勿言行路远,所贵专城伯。 苏颋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紫台初下诏,皂盖始专城。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东土忽无事,专城复任贤。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韦应物 春游南亭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 韦应物 送房杭州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怀桔
  
比橘
 
红堕双桔
 
袖中香味
  
陆生言
 
陆绩孝
 
陆绩怀
   
陆与潘
 
陆郎承颜

相关人物
潘岳
 
陆绩

参考典故
板舆
 
潘舆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绩传〉~328~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昭明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
「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唐·李善注:「版舆,车名。傅畅〈晋诸公赞〉曰:傅祗以足疾,版舆上殿。版舆,一名步舆。周迁〈舆服杂事记〉曰:步舆方四尺,素木为之,以皮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

简释

陆绩橘:咏孝顺。唐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例句

献亲冬集书,比橘复何如。 姚合 送雍陶及第归觐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岑参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亲

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张祜 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李峤

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李端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

转蓬犹邈尔,怀橘更潸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笑语空怀橘,穷愁亦据梧。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王维 留别钱起

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卢纶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归时每爱怀朱橘,戏处常闻佩紫囊。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

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向家流水便,怀橘彩衣香。 钱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归吴觐省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韩翃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骆宾王 畸昔篇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齐己 谢橘洲人寄橘

典故 
报恩蛇
 
报恩蛇珠
 
报恩鳃
 
抱灵蛇
 
握蛇珠
 
握灵蛇
 
明珠吐著
   
觅明珠
   
隋掌明月
  
随侯蛇珠
 
随掌夜光
  
灵珠报
  
灵蛇吐
 
灵蛇报
 
灵蛇满袖

相关人物
曹植


《搜神记》卷二十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水经注疏》卷三十一〈涢水〉~264~
《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例句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孟郊 答友人

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孙纬 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崔备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张说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沈佺期 移禁司刑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独孤绶 投珠于泉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白居易 放鱼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何似双琼英,英英曜吾手。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罗隐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典故
伤楚奏
  
南冠君子
 
南冠李戴
 
南冠楚囚
 
南冠相对
  
奏钟仪
 
忘楚操
 
悲歌学楚囚
 
恋楚
 
我囚向楚
 
操南音
 
楚君子
  
楚囚哀
 
楚地囚
  
楚奏哀
  
楚琴悲
 
楚臣冠
 
琴寄南音
 
系钟仪
 
絷钟仪
 
钟仪囚
 
钟仪恋楚
 
钟仪楚音
 
钟仪琴
 
钟仪恋楚

相关人物
钟仪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公·传九年〉~448~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简释

楚奏:指囚人,或喻对故国家园思念。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例句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 储光羲 同张侍御宴北楼

楚奏絷钟仪,商歌劳宁戚。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南音入谁耳,曲尽头自白。 刘驾 久客

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 戴叔伦 曾游

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李涉 硖石遇赦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 王昌龄 箜篌引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骆宾王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