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东钟韵 平声

阴平
                    [烟突]        [人声]     [碎]     

其它僻字:
𨎃

𪄻 𩥫 𠟍 𧝎 𩐠 𢃐 𧝸 𢃓 𩅉 𩂓 𦬘 𦯇 𣌾 𧳆

阳平
    窿                      鸿     

罿 㼿 䴿

其它僻字:
𦄢

𢪋 𥵫 𨑊 𥍮 𢧳 𨾊 𥭗 𧠊 𦿏 𩅽 𧱁 𢫨 𦨴 𦏆 𥎂 𥳎 𧙥 𨏠 𪚝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共72,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赤龙
典出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下
  •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术,一朝野,火燄上,紫色冲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有朱雀跃出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日,龙来,安公乘之东南而上。」
 例句:

从龙 云从龙 云龙
典出《周易注疏》卷一〈乾〉~5~
  •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例句:     [更多...]

得子如龙 第二龙 荀氏第三龙
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荀淑〉~2049~
  •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安帝时,徵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倖,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详细]

登龙
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李膺〉
  •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脩,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延熹二年徵,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详细]
 例句:     [更多...]

化龙 为龙 登龙
典出《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 辛氏《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例句:     [更多...]

雕龙
典出《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 「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脩衍之...[详细]
 例句:     [更多...]

斗龙
典出《春秋左传·昭公十九年
  •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禜焉,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晋·杜预注:「时门,郑城门也。」
 例句:

窦氏五龙
典出《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四〈衣冠盛事·窦氏父子〉~289~
  •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先公尝言:故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蓟人,累佐使府,颇著名府,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进士及第。洎禹钩县东,仪,俨已居华显。瀛王冯中会尝有诗赠禹钧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仪终为翰林礼部尚书,俨终翰林学部礼部侍郎,侃终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终左仆阙。仪、俨以文学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寿考,惜哉!...[详细]

一马化为龙
典出《晋书》卷二十八〈五行中志·言不从·诗妖〉~845~
  • 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藩多绝,唯琅邪、汝南、西阳、南顿、彭城同至江东,而元帝嗣统矣。
 例句:     [更多...]

二龙 渊龙
典出《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南朝梁·刘孝标注:「《汝南先贤传》曰:『谢甄字子微,汝南邵陵人。明识人伦,虽郭林宗不及甄之鉴也。见许子将兄弟弱冠时,则曰:「平舆之渊有二龙。」仕为豫章从事。许虔字子政,平舆人。体尚高洁,雅正宽亮,谢子微见虔兄弟叹曰:「若许子政者,干国之器也。」虔弟劭,声未发时,时人以谓不如虔。虔恒抚髀称劭,自以为不及也。释褐为郡功曹,黜奸废恶,一郡肃然。年三十五卒...[详细]
 例句:     [更多...]

范彦龙
典出《梁书》卷十三〈范云列传〉~229~
  •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尝就亲人袁照学,昼夜不怠。……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详细]
 例句:     [更多...]

梭化龙
典出《太平御览》卷四十八〈地部十三·南楚诸山·钓矶山〉~363~
  •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钓矶山者,陶侃尝钓于此山下,水中得织梭一枚,还挂壁上。后化成赤龙,从空而去。其山石上,犹有侃迹存焉。」
 例句:
  • 落笔思成虎,县梭待化龙。 李咸用夜吟
  • 陶家壁上精灵物,风雨未来终是梭。 李咸用宿渔家
  •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韩愈石鼓歌

风虎云龙
典出《周易注疏》卷一〈乾〉~0~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禦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详细]

攀龙
典出《法言义疏》卷十六〈渊骞〉~47~
  • 或问:「渊、骞之徒恶乎在?」曰:「寝。」或曰:「渊、骞曷不寝?」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如其寝!如其寝!」
 例句:     [更多...]

覆蛇龙
典出《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983~
  • 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柰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卧龙 诸葛号龙
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详细]
 例句:     [更多...]

高阳多夔龙
典出《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晋·杜预注:「高阳帝颛顼之号,八人,其苗裔。」
 例句:

骨出似飞龙
典出《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三·读曲歌八十九首〉
  • 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例句:
  • 心摇如舞鹤,骨出似飞龙。 李贺恼公

好龙 牖下窥龙 画龙 真龙 叶公好龙 叶公见真龙 叶公岂好真龙 叶龙
典出《新序》卷五〈杂事〉~90~
  •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详细]
 例句:     [更多...]

黄龙
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八
  • 《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渔,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舜东巡狩,黄龙负图,置舜前。」
 例句:
共72,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