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商  拼音:tōng shāng
本指商品买卖的行为。后指与外国互相贸易。如:「台中港辟建以后,台中已成为通商大埠。」《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公。」唐。孔颖达。正义:「通商: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也作「通市」。
《國語辭典》:五口通商  拼音:wǔ kǒu tōng shāng
清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后,与英订南京条约,开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称为「五口通商」。是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之始。
《分类字锦》:通商阜财(通商阜财)
宋史职官志茶盐司置官提举本以给卖钞引通商阜财时诣所部州县巡历觉察禁止私贩按劾不法
分类:监司
《分类字锦》:通商惠人(通商惠人)
册府元龟兴元九年诏曰分灾救患法有常规通商惠人国之令典自今宜令州府不得闭籴
分类:平籴
《国语辞典》:通商口岸  拼音:tōng shāng kǒu àn
特许与外国人通商的港埠。原只限于沿江沿海的港口,其后内地陆续开放的商埠亦沿用此称。也称为「通商港」、「商埠」。
《国语辞典》:通商条约(通商条约)  拼音:tōng shāng tiáo yuē
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条约。有一定的期限,其内容大概包括六项:一、通商航海的自由。二、商民有居住、旅行、营业和保有财产的自由。三、纳税和其他义务。四、关税。五、最惠国条款。六、特殊事项的约定。狭义上的解释为国际间通商关系的条约。简称为「商约」。
《国语辞典》:通商港  拼音:tōng shāng gǎng
沿江或沿海的贸易港口。也称为「通商口岸」、「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