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狂歌
狂澜
狂风
清狂
疏狂
猖狂
狂客
狂夫
颠狂
狂言
狂吟
风狂
狂生
狂奴
楚狂
《國語辭典》:狂歌  拼音:kuáng gē
纵情高歌。唐。白居易〈狂歌词〉:「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庶故作狂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
《國語辭典》:狂澜(狂瀾)  拼音:kuáng lán
1.汹涌的波涛。如:「台风逼近时,海岸掀起阵阵狂澜。」
2.比喻时势、潮流的衰颓,如同巨浪倾泻一般,难以遏止。如:「力挽狂澜」。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國語辭典》:狂风(狂風)  拼音:kuáng fēng
大风、强风。《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二马合斗,未经十馀合,忽起一阵狂风,飞砂走石,人马蹂践。」《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分類:狂风猛烈
《國語辭典》:清狂  拼音:qīng kuáng
1.狂放不羁。《文选。左思。魏都赋》:「仆党清狂,怵迫闽濮。」唐。杜甫〈壮游〉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痴狂。《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刘膊传》:「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南史。卷三十六。江夷传》:「子徽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为戏。」
分類:放逸不羁
《國語辭典》:疏狂  拼音:shū kuáng
狂放不羁的样子。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疏狂属年少,閒散为官卑。」《三国演义》第六九回:「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好酒疏狂。」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狂客  拼音:kuáng kè
狂放不拘礼俗的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列传。贺知章》:「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唐。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國語辭典》:狂夫  拼音:kuáng fū
1.行为狂放,不拘小节的人。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狂妄无知的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3.精神失常的人。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
4.古时妇人对丈夫的谦称。唐。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5.古代驱疫逐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漢語大詞典》:颠狂(顛狂)
(1).精神病名。也指精神病人的狂乱表现。《黄帝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下》:“其病气逆,则喉痺瘁瘖,实则颠狂,虚则足不收脛枯。”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后汉 明帝 杨后 ,花面美色,有颠狂病,发则杀人。唯内傅 孟召 为文哀怨,后每读之,颠狂輒醒。” 清 袁枚 新齐谐·沈姓妻:“安未半刻,又作哭声曰:‘汝擒我孙去,我在此亦能索汝命。’言毕颠狂如故。”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极度的紧张中,他几乎像颠狂了一般。”
(2).举止狂乱貌。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大平诏书》:“他若自驱陷阱者,鍊食洋烟最颠狂。” 康濯 《东方红》第七章五:“放水的日子, 孟虎堂 简直颠狂疯傻得戳开两个大巴掌,把 李炳臣 左右死死扠住,喷着唾沫,直对他嘶声喜嚷。”
(3).形容放浪不受约束。 唐 姚合 《寄王度》诗:“顦顇 王居士 ,颠狂不称时。” 宋 刘过 《忆鄂渚》诗:“空餘 黄鹤 旧题诗,醉笔颠狂惊 李白 。” 明 高启 《谢庐山宋隐君寄惠所制墨》诗:“但学颠狂如 醉旭 ,头髮可濡秋未秃。”
(4).激烈动荡貌。 唐 张鷟 游仙窟:“当时腹里颠狂,心中沸乱。”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一折:“恰便似颠狂飞柳絮,我则见纷纷的剪鹅毛。”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阵大风不知坏了多少船隻,直颠狂到日落时方息。”
《國語辭典》:狂言  拼音:kuáng yán
1.誇大放肆的言辞。《汉书。卷六八。霍光传》:「诸儒生多窭人子,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常雠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也作「狂话」、「狂语」。
2.狂直惊人的言语。唐。杜牧 兵部尚书席上作诗:「偶发狂言惊满座,三重粉面一时回。」
3.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古典戏剧。与能剧同时发展,在江户时代确立了大藏流、鹭流、泉流,而成为幕府式乐之一。多以诙谐开阔的手法描绘人性的高低。
《漢語大詞典》:狂吟
纵情吟咏。 唐 白居易 《洪州逢熊孺登》诗:“ 靖安院 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杨世长》词:“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清 方文 《扬州遇邓孝威有作》诗:“日夜相过不厌频,狂吟豪饮任天真。”
分類:纵情吟咏
《漢語大詞典》:风狂(風狂)
疯狂,发疯。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 苏州 贞元 中,有义师状如风狂。”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时已十月,崖下水深处,河道弯曲,有筏数十隻,上有人宿止。筏上人见乘驴欲投崖,谓之风狂。”《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半是风狂半是癲,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
《國語辭典》:狂生  拼音:kuáng shēng
狂妄放荡,不受拘束的人。《荀子。君道》:「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
《漢語大詞典》:狂奴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國語辭典》:狂奴故态(狂奴故態)  拼音:kuáng nú gù tài
汉朝时严光和司徒侯霸为好友,侯霸为官时,派人送信给严光,严光回信教训他要怀仁辅义,不要阿谀奉迎。汉光武帝看信后,笑说:「狂奴故态也」。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比喻藐视权贵、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唐。陆龟蒙 严本颡台诗:「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國語辭典》:楚狂  拼音:chǔ kuáng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因见楚昭王时政治混乱,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后泛称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分類:邢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