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岘山(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漢語大詞典》:岘首(峴首)
山名。即 湖北 襄阳县 南的 岘山 。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诗:“ 峴首 晨风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钱谦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亲见之,是能不为之嘆息哉!”参见“ 峴山 ”、“ 峴山碑 ”。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
《漢語大詞典》:岘首碑(峴首碑)
见“ 峴山碑 ”。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
《漢語大詞典》:大岘(大峴)
(1).山名。在 山东省 临胊县 东南,即 穆陵关 ,旧称 齐 地天险。 东晋 刘裕 攻 南燕 慕容超 , 南燕 大将 公孙五楼 谓宜断据 大岘 ,坚壁清野,以绝 晋 军之资, 超 不从。即此山。见《宋书·武帝纪上》。后泛指险关。 宋 陆游 《夜登千峰榭》诗:“度兵 大峴 非无策,收泣 新亭 要有人。”
(2).山名。在 安徽省 含山县 ,又名 赤焰山 。 南北朝 时与 小岘 并为军争之地。
《骈字类编》:岘亭(岘亭)
唐 崔涂 初过汉江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唐 方干 哭王大夫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骈字类编》:南岘(南岘)
唐 崔湜 襄阳作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唐 张说 赠赵侍御 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
唐 李德裕 奉和韦侍御陪相公游开义五言六韵 风景同南岘,丹青见北朝。
唐 司空曙 晦日益州北池陪宴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骈字类编》:黄岘(黄岘)
元 陈孚 望泰山 天风吹落黄岘露,冰花乱洒龟蒙间。
《骈字类编》:岘南(岘南)
酉阳杂俎长白山相传古肃然山也岘南有钟鸣燕世桑门释惠霄者自广固至此岘听钟声稍前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一沙弥摘一桃与霄须臾又与一桃语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顾失寺至广固见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十年矣
《骈字类编》:岘北(岘北)
唐 沈佺期 少游荆湘因有是题 岘北焚蛟浦,巴东射雉田。
《骈字类编》:西岘(西岘)
明一统志西岘山在温州府瑞安县治西旧志昔有仙人马湘居此
又西岘峰在金华府东阳县南八里与东岘峰对峙
《漢語大詞典》:小岘(小峴)
山名。在 安徽省 含山县 。 南北朝 时与 大岘山 同为军事要冲。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含山县》:“ 大峴山 :县东北十三里,一名 赤焰山 。又 小峴山 在县北二十里,一名 照关 。稍西曰 城山 。两山屹峙,为 庐濠 往来衝要。”
《漢語大詞典》:羊岘(羊峴)
见“ 羊碑 ”。
《漢語大詞典》:羊碑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漢語大詞典》:岘山泪(峴山淚)
百姓至 岘山 凭吊 羊祜 而流的眼泪。后谓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泪。典出《晋书·羊祜传》。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 峴山 泪,因题零雨诗。”参见“ 峴山碑 ”。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