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侧目(側目)  拼音:cè mù
斜眼看人,不以正眼看人。有敬畏、戒惧、怒恨、愤怒等不同的含意。《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唐。陈鸿《长恨传》:「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国语辞典》:重足侧目(重足侧目)  拼音:chóng zú cè mù
脚不敢前进,眼睛不敢正视。语本《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后以重足侧目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国语辞典》:引人侧目(引人侧目)  拼音:yǐn rén cè mù
引来他人斜视的目光。常指不好的事情。如:「他俩当众在街头互相拉扯、叫骂,难怪会引人侧目。」
《国语辞典》:侧目而视(侧目而视)  拼音:cè mù ér shì
斜眼看人。形容敬畏或鄙视。《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红楼梦》第二回:「虽才干优长,未免有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國語辭典》:道路侧目(道路側目)  拼音:dào lù cè mù
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元史。卷一三○。阿鲁浑萨理传》:「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明史。卷一八九。李文祥传》:「朝野寒心,道路侧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也作「道路以目」。
《國語辭典》:道路以目  拼音:dào lù yǐ mù
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也作「道路侧目」。
《漢語大詞典》:钳口侧目(箝口側目)
口不敢言,邪目而视。谓敢怒而不敢言。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如何也。”
分類:不敢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