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伯伦随锸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世说新语》上卷下《文学》
「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名士传》曰:「伶字伯伦,沛郡人。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

例句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白居易 哭崔二十四常侍

邴原虽不无端醉,也爱临风从鹿车。 郑璧 和袭美索友人酒

《國語辭典》:鹿车(鹿車)  拼音:lù jū
1.鹿拉的车。《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东夷传》:「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
2.比喻空间狭小的车。《后汉书。卷二六。赵憙传》:「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漢語大詞典》:白鹿车(白鹿車)
传说仙人乘坐的用白鹿挽的车子。 明 何景明 《题张给事〈安期图〉为乃翁寿》诗:“黄髮仙翁白鹿车, 安期 亲见枣如瓜。”
《漢語大詞典》:挽鹿车(挽鹿車)
后汉 鲍宣 从妻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妆奁甚盛。 宣 谓妻:“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其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 宣 共挽鹿车归乡里。见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后因以“挽鹿车”为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典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宜瑛 此后心宜淡,莫再人间挽鹿车。”亦省作“ 挽鹿 ”。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分類:后汉清苦
《漢語大詞典》:画鹿车(畫鹿車)
见“ 画鹿轓 ”。
《漢語大詞典》:画鹿轓(畫鹿轓)
初学记卷十一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郑弘 为 临淮 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轂而行。 弘 怪问主簿 黄国 鹿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 弘 后果为太尉。”后因以“画鹿轓”为咏三公之典。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用杭越唱酬韵作诗见寄》:“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鬢偏宜画鹿轓。”亦作“ 画鹿车 ”。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分類:三公
《国语辞典》:鹿车共挽(鹿车共挽)  拼音:lù jū gòng wǎn
汉人鲍宣妻少君弃富从贫,与夫共挽鹿车回乡里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鲍宣妻传》。后比喻夫妇两人能不畏艰难,同甘共苦。如:「他们俩生活虽过得清苦,但鹿车共挽,亦拥有不少值得回忆的岁月。」
《国语辞典》:共挽鹿车(共挽鹿车)  拼音:gòng wǎn lù chē
鹿车,小车。共挽鹿车即一起拉著小车。比喻一起过穷困的生活。《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分类:鹿车小车
《国语辞典》:鸿案鹿车(鸿案鹿车)  拼音:hóng àn lù chē
鸿案指东汉梁鸿妻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参见「鸿案」条。鹿车指东汉鲍宣妻少君弃富从贫,与夫共驾鹿车回乡的故事。参见「鹿车共挽」条。鸿案鹿车比喻夫妻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孽海花》第一四回:「剑云是寒士生涯,租定了四斜街一所小小四合房子,夫妻团聚,却俨然鸿案鹿车。」
《漢語大詞典》:鹿轓
指鹿车。 宋 王安石 《送明州王大卿》诗:“ 大历 才臣有此州, 昆云 今驾鹿轓游。”
分類:鹿车
《漢語大詞典》:三驾(三駕)
(1).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 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漢語大詞典》:鹿辂(鹿輅)
鹿车前的横木。借指鹿车。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委鹿輅而论都,入 鸿门 而舞剑。”
鹿车
【佛学大辞典】
(臂喻)法华所喻三车之一。以譬三乘中之独觉乘,独觉者乐独善寂,不近人众,似鹿之处山村然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参见:三车)
【佛学常见辞汇】
三车之一。(参见:三车)
【三藏法数】
鹿车者,以鹿挽车,故名鹿车。喻缘觉之人,修十二因缘行,求出三界,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之驰走,即能回顾后群,故以鹿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三藏法数】
谓缘觉之人,以析空观。观十二因缘生灭,破见、思烦恼,觉了真谛之理,得离三界生死;如乘鹿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鹿车,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