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青黄(青黃)  拼音:qīng huáng
1.四时之乐。《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唐。颜师古。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2.绿色的新秧与黄熟的旧谷。宋。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3.青色与黄色。比喻人的贤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分类字锦》:缁素青黄(缁素青黄)
孔丛子若以丝麻加之女工为缁素青黄色名虽殊其质则一
分类:采色
《分类字锦》:野色青黄
魏野 秋霁閒望诗 野色青黄禾半熟,云容黑白雨初收。
分类:
《国语辞典》:青黄皂白(青黄皂白)  拼音:qīng huáng zào bái
皂,黑色。青黄皂白指各种不同的颜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朱三是个经纪行中人,只要些小便宜,那里还管青黄皂白?」也作「青红白皂」、「青红皂白」。
分类:黑色颜色
《国语辞典》:不问青黄(不问青黄)  拼音:bù wèn qīng huáng
不管是非黑白,不管好坏。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分类字锦》:青黄照人
橘录甜柑类洞庭高大过之每颗必八瓣不侍霜而黄比之他柑加甜柑林未熟之日是柑最先摘置之席间青黄照人长者先尝之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
分类:
《國語辭典》:青黄不接(青黃不接)  拼音:qīng huáng bù jiē
青,指还没成熟的绿色农作物。黄,指黄熟的谷物。青黄不接指作物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接济。《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那不过青黄不接之时,偶一为之罢了;倘使终岁如此,那就不得了了!」
《漢語大詞典》:青黄沟木(青黄溝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於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於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曾非踊跃冶金,偶就於莫耶;惟是青黄沟木,遂成於牺象。”
分類:无心仕进
《漢語大詞典》:青黄未接
见“ 青黄不接 ”。
《國語辭典》:青黄不接(青黃不接)  拼音:qīng huáng bù jiē
青,指还没成熟的绿色农作物。黄,指黄熟的谷物。青黄不接指作物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接济。《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那不过青黄不接之时,偶一为之罢了;倘使终岁如此,那就不得了了!」
《分类字锦》:软湿青黄(软湿青黄)
韩愈 答道士寄树鸡诗 软湿青黄状可猜。
分类:
《分类字锦》:篱落青黄(篱落青黄)
范成大 清江道中橘园甚夥诗 秋日篱落明青黄。
分类:
《漢語大詞典》:鲟鱼(鱘魚)
亦作“鱏鱼”。
(1).鱼纲鲟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色青黄,腹白,背部及腹部具五纵行大型骨板。口小,吻尖长,左右鳃膜不相连。尾鳍不正。淡水定居,或淡海洄游。生殖期溯江上游产卵。卵、肉均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珍品。我国产有中华鲟、达氏鲟、黑龙江鲟等。分布于沿海及南北各大水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铺中亦兼卖大鱼鮓、鱘鱼鮓、银鱼鮓。”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鲟鱼:“﹝一名﹞鱏鱼。此鱼延长,故从寻从覃,皆延长之义。” 清 方文 《品鱼·上品·鲔》诗题注:“鮪,即鱘鱼,其形延长而有餘,故名。”
(2).白鲟。鱼纲白鲟科。 汉 马融 《长笛赋》:“鱏鱼喁於水裔,仰駟马而舞玄鹤。”《文选·左思〈蜀都赋〉》:“吹洞簫,发櫂謳,感鱏鱼,动 阳侯 。” 刘逵 注:“鱏鱼,出 江 中,头与身正半,口在腹下。《淮南子》曰:‘ 瓠巴 鼓琴,鱏鱼出听。’”按,今本《淮南子·说山训》“鱏鱼”作“淫鱼”, 高诱 注云:“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餘,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頷下,似鬲狱鱼,而身无鳞,出 江 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鲟鱼:“﹝一名﹞鱏鱼……其状如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頷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 清 李元 《蠕范·物名》:“曰秦皇鱼,长五六尺,腹胃有胡鹿刀塑之状,出东海,与鱏鱼同名异种。”
《国语辞典》:茶青  拼音:chá qīng
青黄混合的颜色。如:「绘画时,他偏爱用茶青色表现山脉的青绿。」
《國語辭典》:晦气(晦氣)  拼音:huì qì
遇事不顺利、倒楣。《西游记》第三四回:「可是晦气!经倒不曾取得,且来替他做皂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赊了猪头肉的钱不还,也来问我要!终日吵闹这事,那里来的晦气!」也作「悔气」。
《國語辭典》:草鱼(草魚)  拼音:cǎo yú
一种食用鱼。生活于淡水中,因食水草而得名。也称为「鲩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