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随口(隨口)  拼音:suí kǒu
顺口、信口。《红楼梦。第二三》:「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黄参赞鼻孔里嗤的冷笑了一声,似乎有嫌他鄙吝的意思。饶鸿生觉得,随口捏造了一句,说是要去拜某人某人。」
分類:随口顺便
《漢語大詞典》:随口乱说
随便乱说的。例如:你不该随口乱说,把一件好事给弄糟了。
《漢語大詞典》:随口胡诌
随便搪塞。例如:他不懂的地方,就随口胡诌,遮掩过去。
分類:随便搪塞
《分类字锦》:随口动摇(随口动摇)
释名在颊耳旁曰髯随口动摇髯髯然也
分类:须髯
《國語辭典》:信口  拼音:xìn kǒu
不加思索而任意发言。唐。白居易〈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刘齐礼初入花丛,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海阔天空,信口乱说。」
《國語辭典》:肆口  拼音:sì kǒu
纵口。如:「肆口大骂」。《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八》:「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漢語大詞典》:纵口(縱口)
犹随口;信口。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自昔圣贤兢兢业业,不敢纵口説一句大胆话。”
分類:随口信口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时书籍的版式,中央摺缝处称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横线,由此横线至上下边栏的空格称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称为「白口」。
2.古时称演戏者的说白为「白口」。
《漢語大詞典》:率口
随口;顺口。 明 归有光 《沈次谷先生诗序》:“今先生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謡,悯时忧世之语。”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邃雅堂集》:“ 文僖 诗俱率口而出,间有清语,略无作意,而屡言苦吟索句之劳,不可解也。”
分類:随口顺口
《國語辭典》:趁口  拼音:chèn kǒu
1.随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
2.替人做事赚钱混饭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朋友家喜欢他有趣,顽耍去处,少他不得。也只好趁口,不是做家的。」
《漢語大詞典》:趁嘴
随口;顺口。《何典》第一回:“那时也不曾殻账这般灵验,不过趁嘴造了几句道:‘倘然生了儿子,便把天尊来做家堂菩萨。’”
分類:随口顺口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國語辭典》:口占  拼音:kǒu zhàn
口中念出而不用笔墨起草的诗文,称为「口占」。《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绝,为君送行。」也称为「口号」。
《國語辭典》:就地  拼音:jiù dì
1.原处。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七出:「一回呵滚沙场兔、鹿儿无头赶,都难动弹,就地里踠跧。」
2.顺势。《西游记》第三○回:「八戒就地扯个谎,忙道:『委是想你!委是想你!』」
《國語辭典》:矢口  拼音:shǐ kǒu
1.随口、信口。汉。扬雄《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2.一口咬定,坚决的表明。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轶闻。良吏平反冤狱》:「疑其有冤,再三研诘,矢口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