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王俭坠车
 
褚渊落水

相关人物
王俭
 
褚渊


《南史》卷十九〈谢灵运列传·谢超宗〉~543~
为人恃才使酒,多所陵忽,在直省常醉。上召见,语及北方事,超宗曰:「虏动来二十年矣,佛出亦无如之何。」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人问曰:「承有朝命,定是何府?」超宗怨望,答曰:「不知是司马,为是司驴;既是驴府,政应为司驴。」为有司奏,以怨望免,禁锢十年。后司徒褚彦回因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阁道坏,坠水;仆射王俭惊跣下车。超宗拊掌笑曰:「落水三公,坠车仆射。」彦回出水,沾湿狼藉。超宗先在僧虔舫,抗声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受。投畀河伯,河伯不受。」彦回大怒曰:「寒士不逊。」超宗曰:「不能卖袁、刘得富贵,焉免寒士。」前后言诮,稍布朝野。

例句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落水  拼音:luò shuǐ
1.跌掉入水中。《晋书。卷五四。列传。陆云》:「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三国演义》第七回:「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2.比喻掉入圈套,中计。《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圈套都安排停当,漏将入来,不由你不落水。」
3.比喻堕落。如:「这样一个老实人怎肯落水为贼?定有难言的隐情。」
4.做衣服之前先将布料浸水,以防止作好衣服后布料缩水变形。如:「落水剪裁」。
《國語辭典》:拖人落水  拼音:tuō rén luò shuǐ
自己犯了错误,把别人也拖进去。《通俗常言疏證。水火。拖人落水》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拖人落水,调虎离山。」
《漢語大詞典》:拖人下水
喻诱人同流合污。 明 李素甫 《元宵闹》第二五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下·给事贺医闾先生钦:“渠以私意干我,我却以正道劝之;渠是拖人下水,我却是救人上岸。”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
《国语辞典》:落水狗上岸  拼音:luò shuǐ gǒu shàng àn
(歇后语)穷抖。落入水中的狗,上岸后会抖动身体,甩去身上的水。如:「天冷就加衣裳,别像落水狗上岸──穷抖。」
《国语辞典》:泥菩萨落水(泥菩萨落水)  拼音:ní pú sà luò shuǐ
(歇后语)自身难保。泥塑的菩萨一落入水中即溶化了,如何能保佑别人。比喻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也作「泥菩萨过江」。
《國語辭典》:打落水狗  拼音:dǎ luò shuǐ gǒu
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参见「落井下石」条。
《国语辞典》:瓶落水  拼音:píng luò shuǐ
瓶子落水,水灌进瓶里,会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所以瓶落水就是「不!不!不!」的隐语,带有讽刺人的味道。《金瓶梅》第五六回:「你平日只认的西门大官,今日求些周济,也做了瓶落水!」
《國語辭典》:落水狗  拼音:luò shuǐ gǒu
比喻失势的坏人。如:「我们不趁此时修理这落水狗,难道等到他再翻身时吗?」
分類:失势坏人
《國語辭典》:落水管  拼音:luò shuǐ guǎn
一种垂直的管道,用以流通屋顶的雨水至地面沟渠。
《漢語大詞典》:落水账(落水賬)
即倒账。 茅盾 《多角关系》六:“ 李惠康 的太太有一千元的私蓄存在二老板大股的立大当铺里,直到本年端阳节立大当铺倒闭了, 李惠康 方才知道……今天他不知怎样打听得二老板来了,就特地赶来,希望捞回这笔落水账。”参见“ 倒帐 ”。
《國語辭典》:倒帐(倒帳)  拼音:dǎo zhàng
1.欠钱不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钟雷溪从前在上海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帐捲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也作「倒账」。
2.收不回来的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况且告的又是二十多万的倒帐,不消说原告是个富翁。」也作「倒账」。
《分类字锦》:木落水凝
袁宏 北征赋 天高地涸,木落水凝。
分类:
《国语辞典》:鱼沉(鱼沉)  拼音:yú chén
1.鱼沉落水中。《淮南子。缪称》:「击舟水中,鱼沉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唐。许浑〈忆长洲〉诗:「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2.比喻音讯杳然。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词:「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漢語大詞典》:溺人
(1).落水遭淹的人。左传·哀公二十年:“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尉缭子·攻权:“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
(2).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之八:“我是溺人今已矣,愿他人做自由神。”
(3).谓使人沉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击毯、畋猎之乐,皆溺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救溺
(1).救助落水的人。吕氏春秋·举难:“救溺者濡,追逃者趋。”宋史·毕仲游传:“官非諫官,职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为救助危难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论荣贵则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则讳覆餗而不记。”参见“ 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书。卷四七。柳机传》:「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國語辭典》:扑通(撲通)  拼音:pū t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落地或掉落水中的声音。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支楞的琴断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踹了一个空,扑通的攧了下去。」也作「扑咚」、「扑同」、「扑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