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明心
(1).谓使心思清明纯正。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学必明心,记问辨説皆餘事。”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明心致良知,斯文幸未丧。”
(2).表明心迹。 柳青 《狠透铁》:“我在你像前明心,我肚里没草屎渣渣!”
《国语辞典》:眼明心亮  拼音:yǎn míng xīn liàng
形容能看清问题,不受迷惑。如:「若能保持原则,眼明心亮,就不至于迷失了自己。」、「他那一付眼明心亮的样子,难道会连这种事都看不清吗?」
《国语辞典》:表明心迹(表明心迹)  拼音:biǎo míng xīn jī
对人表示自己的心意或意见。如:「他写一封爱慕的情书给女同事,以表明心迹。」《说岳全传》第一一回:「此乃国家大典,岂容你我私自检择?如今必须对神立誓,表明心迹,方可考试。」
《國語辭典》:明心见性(明心見性)  拼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
洞明心性的本源。《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國語辭典》:明志  拼音:míng zhì
表明志向。如:「以死明志」。
《漢語大詞典》:白心
(1).表明心愿。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明白其心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英雄,非不祥也,顾蒙幗面而不能白心,则神气恶浊,每感人而令之病。”
(2).纯洁的胸怀。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贻》诗:“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湼不緇。”
《漢語大詞典》:自剖
自我表白;自明心迹。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一:“ 鲁山 不自剖,全璞竟没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生闻而譁辨,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
《漢語大詞典》:申志
一再表明心志。《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王逸 注:“言己虽竭忠謇謇以重达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与我同,故遂屏弃而不见用也。”
《漢語大詞典》:灸发(灸髮)
烧灼头发。古人有灸发以明心迹之习。梁书·刘孝绰传:“狱书每御,輒鉴 蒋济 之冤;灸髮见明,非关 陈正 之辩。”灸,一本作“ 炙 ”。
不坏金刚光明心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之大日如来说法处也,不坏金刚者,叹诸尊之身,常住坚固,光明心者,叹其心之觉德,以五智配之,则当于成所作智,三密之业用,皆由此生。瑜祇经曰:「一时薄伽梵金刚界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于本有金刚界。(中略)不坚金刚光明心殿中。与自性所成眷属。」二教论曰:「谓不坏金刚者总叹诸尊常住身。光明心者叹心之觉德。殿者明身心互为能住所住。(中略)亦是成所作智。三密业用皆从此生。」
永明心赋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永明著,四卷。
光明心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大日如来之住处。胎藏界为理门,其住处谓之广大金刚法界宫(大日经),金刚界为智门,谓之不坏金刚光明心殿(金刚顶经),其依处皆在色究竟天。二教论下曰:「光明心者,叹心觉德。殿者,明身心互为能住所住。」
明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明之心也。楞严经一曰:「唯愿如来哀悯穷路,发妙明心,开吾道眼。」
明心菩提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三藏法数】
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此咒能成就一切吉祥之事业,消除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