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恶作(惡作)
(1).恶作剧。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贵公子侦知赶至,急持之。 翠 大窘,因佯鸣曰:‘欲我为妾,何必如是恶作,可觅肩舆来同登舟。’”
(2).指十分低劣的作品。 鲁迅 《热风·“以震其艰深”》:“如此‘国学’,虽不艰深,却是恶作,真是‘一读之欲呕’,再读之必呕矣。”
《國語辭典》:恶作剧(惡作劇)  拼音:è zuò jù
戏弄过度而令人难堪的行为。《聊斋志异。卷一。狐入瓶》:「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瓶口;置釜中,燂汤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
《漢語大詞典》:业道(業道)
佛教语。指监视人们善恶作业的天神地祇。又称业道神。 唐 王梵志 《生即巧风吹》诗:“生即巧风吹,死须业道过。” 唐 王梵志 《说钱心即喜》诗:“平生不造福,死被业道收。”
《國語辭典》:积作(積作)  拼音:jī zuo
平日所行善恶累积而得的报应。《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积作的个儿子,在我家那间壁招亲,日日同丈人吵窝子,吵的邻家都不得安身。」
《漢語大詞典》:毒乱(毒亂)
(1).谓为恶作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2).祸乱。 晋 陆云 《南征赋》:“在中叶之不竞,遭皇家之毒乱。”
(3).破坏扰乱。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国语辞典》:天理报应(天理报应)  拼音:tiān lǐ bào yìng
上天对善恶作为的回应。多指做坏事会遭受上天的惩罚。《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却是你自己进来,我又不曾使丫头去请,我又不曾自己叫你,这却是天理报应,我今把你监在里边,你只敢出我绳界,我有本事叫你立刻即死!」《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凡这宗没良心的人,大概都是这么著,若是一见钱,立刻就把天理报应,全都忘在九霄云外了。」
《国语辞典》:除凶去害  拼音:chú xiōng qù hài
铲除凶恶作乱之人。《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吾自起义兵以来,兴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身恶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行之恶业。就戒律七聚言之,一突吉罗罪分为恶作、恶说之二。而身业之过非为身恶作,四业之过非为身恶说。见三藏法数七。
【佛学常见辞汇】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三藏法数】
谓身行杀、盗、邪淫等恶,是名身恶作。
恶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恶事后之追悔,忏悔之心也。俱舍论四曰:「恶作者,谓缘恶作心追悔性。」唯识论七曰:「悔谓恶作,恶所作事,追悔为性。」又恶作法也。七聚之一。突吉罗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