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地主  拼音:dì zhǔ
1.住在本地的人。如:「尽地主之谊」。《左传。哀公十二年》:「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2.土地所有权人。如:「你别小看了老王,他可是本地的大地主,附近的地几乎全是他的。」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漢語大詞典》:天地主
指皇帝。魏书·皇后传·宣武帝灵皇后胡氏:“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二地主  拼音:èr dì zhǔ
向大地主租入大量土地,自己不耕种,转租给别人,以收取地租为主要收入的人。
《国语辞典》:甘地主义(甘地主义)  拼音:gān dì zhǔ yì
十九世纪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争手段。甘地从事印度独立运动,主张一切不与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经济方面,印人专用印度土产;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统治印度的官吏。这种消极抗争手段终形成英人与印度之间的无形战争,后来印度独立,得此助益颇钜。
分类:世纪印度
《国语辞典》:地主国(地主国)  拼音:dì zhǔ guó
负责筹备并提供场地以举办各项国际性比赛或活动的国家。如:「这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地主国的表现非常受人瞩目。」
《国语辞典》:大地主  拼音:dà dì zhǔ
专指拥有广大土地不自耕作,靠佃农地租而生活的人。
《国语辞典》:不在地主  拼音:bù zài dì zhǔ
不居住于土地所在地区的土地所有权人。
《漢語大詞典》:二路地主
即二地主。 陈残云 《鸭寮纪事》:“ 宝全叔 今年五十三岁,掌了四十年鸭,解放前是‘二路地主’的长工。”
《漢語大詞典》:地主阶级(地主階級)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依靠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其剥削手段主要是收取地租。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 中国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漢語大詞典》:地主之仪(地主之儀)
见“ 地主之谊 ”。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漢語大詞典》:地主制经济
与“领主制经济”相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为基础。土地自由买卖。地主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农民通常将收获的一半以上交给地主。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晚期最为典型。
《漢語大詞典》:出生地主义(出生地主義)
以出生地为准决定国籍,称为出生地主义。
《分类字锦》:礼祠地主(礼祠地主)
史记封禅书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
分类:封禅
《國語辭典》:田公  拼音:tián gōng
农夫。《称谓录。卷二七。农。田公》:「朝野佥载:腊月见三白,田公笑吓吓。」也称为「田舍公」、「田舍翁」。
分類:农夫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