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因明  拼音:yīn míng
佛教逻辑学,也包含部分认识论的内容。源于印度的辩论术,后来成为佛教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世纪末形成印度学术研究重点之一,至七世纪法称达到顶点。从形式上和现代逻辑比较,因明有先立结论,再溯求理由的特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我复何颜之有乎!」
《漢語大詞典》:因明论(因明論)
见“ 因明 ”。
《國語辭典》:因明  拼音:yīn míng
佛教逻辑学,也包含部分认识论的内容。源于印度的辩论术,后来成为佛教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世纪末形成印度学术研究重点之一,至七世纪法称达到顶点。从形式上和现代逻辑比较,因明有先立结论,再溯求理由的特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我复何颜之有乎!」
《漢語大詞典》:孤月
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唐 王昌龄 《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 苏轼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 宋 杨万里 《月下梅花》诗:“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
分類:因明
《國語辭典》:比量  拼音:bǐ liàng
1.比试较量。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他每都恃著口强,便仪秦呵!怎敢比量!」
2.了解真理的三种方式之一。经由推论而了解真理称为「比量」。
分類:比量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漢語大詞典》:白玉蟾
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 清 曹寅 《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二九:“笑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长淹。”
《漢語大詞典》:宗因
佛教因明学说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学逻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簷外垂青豆,经中发白蕖,纵辩宗因袞袞,忘言理事如如。”
《漢語大詞典》:现量(現量)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
《漢語大詞典》:非量
佛教因明(逻辑学)用语。与“现量”、“比量”合称“三量”。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论名家》:“五官感觉,惟是现量,故曰五官簿之而不知。心能知觉,兼有非量、比量。”
《漢語大詞典》:五旌
指 印度 古因明学(即逻辑学)的五段推理法,后为新学三段推理法所代替。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段之条,五旌之教,是有专家,不得采摭。”
《漢語大詞典》:三支比量
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 大秦 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参见“ 三支 ”。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明之一。梵名醯都费陀Hetuvidya%,属于论理之学科。立宗因喻三支作法而为言论之法。例如「声无常(宗),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此三支中,以因支为最要,故云因明。因明大疏上本曰:「明此因义,故曰因明。」释尊以前,足目Aks!apa%da仙人创之。至佛灭后,大乘论师陈那完成之。其书名因明正理门论。见因明大疏上本。
【佛学常见辞汇】
五明之一,即论理学。
【三藏法数】
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因明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之法门。是对于他法门而言。
因明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馀论部而明因明之论,谓之因明论。即正理门论,入正理论等。
因明正理门论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