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偏执(偏執)  拼音:piān zhí
对事物的见解过于固执己见,无法全面考量。如:「凡事不可偏执,否则便失去客观。」
《国语辞典》:偏执症(偏执症)  拼音:piān zhí zhèng
参见「妄想症」条。
《漢語大詞典》:偏执性人格
人格障碍之一。表现为感觉极度过敏,思想行动固执,多疑,好妒忌,自我评价过高,对别人要求过多,好争辩,做错事总是归罪于客观或别人,表情冷漠,缺乏幽默。
《漢語大詞典》:偏执狂(偏執狂)
一种极少见的精神病。又称妄想狂。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固定的妄想,内容多为猜疑别人对他有恶意。除妄想外,其他表现均无异常。
《漢語大詞典》:偏挚(偏摯)
犹偏执。 张竹君 《女子兴学保险会序》:“论者不察,以为胸襟之狭隘,性情之偏挚,足使之然。彼何尝设身处地,一究女子之悲苦及其危险耶!”
分類:偏执
《漢語大詞典》:偏固
犹偏执。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其所发明,各当其分。”
分類:偏执
《國語辭典》:圆融(圓融)  拼音:yuán róng
佛教用语。指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國語辭典》:僻陋  拼音:pì lòu
偏远鄙陋。《史记。卷七○。张仪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漢語大詞典》:空堕(空墮)
佛教语。谓偏执“空”义,不能融通。 清 龚自珍 《以天台宗修净土偈》:“执念、执生,为假堕;执无念、无生,为空堕。”
《漢語大詞典》:偏蔽
偏执而有所蔽;偏执不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使 荆公 得从 濂溪 ,沐浴於光风霽月之中,以消释其偏蔽,则他日得君行道,必无新法之烦苛,必不斥众君子为流俗,而社稷苍生将有赖焉。” 清 陈确 《与陆丽京书》:“听其言甚好,深体之,则祇是虚诞之词。大概只是要知止耳,与释氏之惟求了悟,同一偏蔽。”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今以一身之好恶有无制为好恶有无之法,以齐一好恶有无不必相同之人,是已自处于偏蔽之域,安有望于开明之途也!”
分類:偏执
《漢語大詞典》:圆常(圓常)
佛教语。谓破除偏执,归于常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皆妙觉圆常,释门上首。”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八:“庭前鶯囀处,时听语圆常。”
《漢語大詞典》:八倒
佛教语。凡夫二乘对涅槃境界的八种偏执之见。或执常、乐、我、净四倒,或执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四倒。 南朝 梁 萧统 《东斋听讲》诗:“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唐 吉藏 法华义疏卷三:“二乘之人自谓彼涅槃为常,则有乐浄;虽无人我而有法我,亦有我倒……此经始终既具破八倒,则是説涅槃竟。”
《漢語大詞典》:僻介
(1).犹言远在。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亭也,僻介 闽 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跡鬱堙,是貽林涧之媿。”
(2).偏执耿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赋性僻介,素不与内侍往还。”
分類:偏执耿直
《國語辭典》:歙歙  拼音:xì xì
1.心无所偏执的样子。《老子》第四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2.朋比为奸,众口附和的样子。《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也作「翕翕」、「潝潝」。
《漢語大詞典》:员通(員通)
圆通。灵活通达而不偏执。晋书·桓温传:“员通贵於无滞,明哲尚於应机。”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为人员通谦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