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杀伐仿佛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孔子家语》卷八《辨乐》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

例句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國語辭典》:髣髴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也作「仿佛」、「彷佛」。
《國語辭典》:仿佛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文选。潘岳。寡妇赋》:「耳倾想于畴昔兮,仿佛乎平素。」也作「彷佛」、「髣髴」。
《高级汉语词典》:心神仿佛
心神恍惚不安
《國語辭典》:恍惚  拼音:huǎng hū
1.隐约模糊,不可辨认。《韩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学,天下之惑术也。」也作「恍忽」。
2.神志模糊不清。《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门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也作「恍忽」。
《國語辭典》:恍惚  拼音:huǎng hu
彷佛、好像。如:「满天的星斗,恍惚钻石般,闪烁著光芒。」
《國語辭典》:依约(依約)  拼音:yī yuē
1.依照约定。如:「他依约前去赴会。」
2.依稀隐约。唐。白居易 答苏庶子诗:「蓬山閒气味,依约似龙楼。」清。厉鹗〈疏影。轻阴冉冉〉词:「依约匀梳月底,乱云铺满径。」
3.大概、大约。如:「祖母的慈爱面容,我依约记得。」唐。元稹〈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4.承袭、结合。《礼记。表记》:「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唐。孔颖达。正义:「文王之兴,依约先祖。」
《國語辭典》:宛然  拼音:wǎn rán
1.相似、彷佛。《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阁中供养观世音像,像照水中,毫发皆见,宛然水月之景,就名为观音阁。」
2.委曲顺从的样子。《诗经。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國語辭典》:俨然(儼然)  拼音:yǎn rán
1.矜庄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九回:「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
2.整齐的样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好似、很像。如:「这孩子说话俨然如大人一般!」
《國語辭典》:恍然  拼音:huǎng rán
1.忽然觉悟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六○回:「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2.茫然迷糊,模糊不清的样子。唐。裴铏《传奇。昆崙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恍然凝思,日不暇食。」
3.彷佛。如:「过了半生异乡漂泊的生活,再回到故乡,恍然如隔世一般。」
《國語辭典》:恍如  拼音:huǎng rú
好像。如:「恍如春梦」。《红楼梦》第六三回:「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也作「恍若」。
分類:好似仿佛
《國語辭典》:宛如  拼音:wǎn rú
彷佛。唐。元稹〈青云驿〉诗:「延我开荜户,凿窦宛如圭。」《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地》:「玉娥道:『妾徐夜曾得一梦,次日岁朝遇一胡僧,宛如梦中所见。』」也作「宛若」。
《漢語大詞典》:恍疑
犹仿佛。《西游记》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孩抱何缘亲见帝?恍疑鬼使与神差。”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渡洞庭湖》诗:“恍疑天四合,长见日当中。”
分類:仿佛
《國語辭典》:宛若  拼音:wǎn ruò
好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长和兄弟五人,幼孤。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每夜二鼓叫呼,宛若被鞭之状。」也作「宛如」。
《國語辭典》:方物  拼音:fāng wù
1.土产,各地所产的物品。《书经。旅獒》:「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昔武王克商,通道百蛮,使各以方物来贡。」
2.识别、描述。《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人神杂扰,不可方物。」《明史。卷二○九。冯恩列传》:「若鋐,则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國語辭典》:恍恍  拼音:huǎng huǎng
茫然迷糊的样子。《文选。班固。西都赋》:「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