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外
犹世外。后汉书·陈宠传:“ 勤 字 叔梁 ,篤性好学,屏居人外,荆棘生门,时人重其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志深轩冕,而汎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
分類:人外世外
《漢語大詞典》:人外游(人外遊)
指远离世俗,遨游山水。 南朝 齐 谢朓 《往敬亭路中联句》:“幸藉人外游,盘桓未能徙。”
《国语辞典》:人外无诗(人外无诗)  拼音:rén wài wú shī
清代诗人龚自珍主张真挚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应合而为一。清。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国语辞典》:个人外交(个人外交)  拼音:gè rén wài jiāo
国家元首、内阁总理或其他代表国家的高级官员之间,从事直接的谈判。
《国语辞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拼音:rén wài yǒu rén,tiān wài yǒu tiān
(谚语)比喻强中更有强中手。劝戒人不能自满自大。《济公传》第一八八回:「岂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胆要大而心要小,智要圆而行欲方,见狸猫而当虎看,方保无虞。」
《漢語大詞典》:卓锡(卓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漢語大詞典》:出祖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诗·大雅·韩奕》:“ 韩侯 出祖,出宿于 屠 。” 孔颖达 疏:“言 韩侯 出京师之门,为祖道之祭。”晋书·谢安传:“帝出祖於 西池 ,献觴赋诗焉。”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史入秦》诗:“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高秋八月归 南楚 ,东门一壶聊出祖。” 宋 梅尧臣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应辟许昌京师内外之亲各携肴酒送我明日作诗以寄焉》:“今朝谁出祖,亲戚持尊罍。”
《漢語大詞典》:鱼沫(魚沫)
(1).鱼所吐之水沫。 唐 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 秦桥 。” 元 柳贯 《初夏斋中杂题》诗之五:“鱼沫吹还息,蛛丝断忽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三石:“遥望是寺,鱼沫吹门,蠔光次壁,朝晴暮雨,含影虚无。”
(2).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以“鱼沫”比喻人外困境时相依为命,互相救助。 宋 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诗:“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漢語大詞典》:赀选(貲選)
本指 西汉 时,除有市籍的商人外,凡向政府缴纳一定资财的,可到京师 长安 等候政府选用。后凡出钱捐官都称“貲选”。貲,通“ 资 ”。 清 冯桂芬 《庄年丈七十寿序》:“今世一命之官,皆自吏部銓除,科目之外,貲选居多。”
《国语辞典》:大奸似忠  拼音:dà jiān sì zhōng
形容人外表看似忠厚老实,内心却是奸诈险恶。也作「大奸似忠」。
《國語辭典》:大直若屈  拼音:dà zhí ruò qū
品行极为端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國語辭典》:跑单帮(跑單幫)  拼音:pǎo dān bāng
一个人带著异地货物往来兜售以图利的一种投机性买卖。如:「这几年跑单帮下来,他赚了不少钱。」也作「走单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