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槎子
筏子。 魏巍 《战斗在汉江南岸》:“天塌大家顶,过河有槎子。”
分類:筏子
《漢語大詞典》:浮滠(浮灄)
即筏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大者可以为宫室臺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灄。”
分類:筏子
《國語辭典》:木筏  拼音:mù fá
以木材扎成船板形,飘浮水面,用来运货。《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令人扎木筏百馀只,上载草把,选惯熟水手五千人驾之。」也作「木排」、「木伐」。
《漢語大詞典》:浮桴
(1).《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后以“浮桴”谓乘舟航行。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浮桴百艰,终也望洋。” 郭沫若 《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昔 鉴真 盲目,浮桴 东海 。”
(2).指小筏子。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船上的人有的把纸带集成一团,投上岸去,岸上的又想把它投上船来,然而在中途坠落了--落在了下面的浮桴上。”
《漢語大詞典》:筏渡
用筏子渡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海兰察 潜由上游筏渡,绕山后,出贼营之上。”
分類:筏子渡水
《國語辭典》:排筏  拼音:pái fá
用杉木或竹子编列成木筏。如:「荒江野渡,排筏是水上主要交通工具。」
分類:筏子
《漢語大詞典》:罂筏
用罂和竹木做成的渡水筏子。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水灾》:“ 太宗 淳化 之岁,尝自七月至九月雨不止, 崇明门 外,皆浮甖栰以济。”
《漢語大詞典》:杭筏
渡水的筏子。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智藏:“ 杭乌山 者, 越 俗言讹,合言 杭嵨 ,谓 浙江 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分類:渡水筏子
《国语辞典》:胶筏(胶筏)  拼音:jiāo fá
用大塑胶管结制成的筏子。
《漢語大詞典》:桴子
①〈方〉小筏子。②桴②。
分類:筏子
《漢語大詞典》:筏工
以撑筏子为业的人。 叶圣陶 《坐羊皮筏到雁滩》:“不知道羊皮筏有多重。看来不会太重,因为筏工用一条扁担支着它,把它背在背上。”
分類:筏子
《國語辭典》:皮筏  拼音:pí fá
一种黄河上游地区的特殊交通工具。由于当地高山峻岭,水流湍急,车船无法行驶,于是便将充气的牛羊皮囊和木架编成筏子,利于河上运货载人,不用时也可放气折叠,非常轻巧,形成青、宁一带特殊的景观。如:「在黄河上游,经常可见人们以皮筏渡河,十分方便。」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