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洞了
透彻地领悟。 南朝 梁 沈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深达法相,洞了宗极。”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分類:透彻领悟
《漢語大詞典》:识悟(識悟)
谓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费祎别传》:“ 禕 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北齐书·魏兰根传:“机警有识悟。”旧唐书·米云起传:“ 韦生 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
分類:认识领悟
《漢語大詞典》:曲喻
(1).间接领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非我教之,传奇小説教之也。由此而机锋相触,自能曲喻旁通。”
(2).间接譬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序》:“小官等荷蒙天恩主恩,得随我 干王 左右,朝夕诲训,曲喻旁引,多方教导,化醒心肠。” 许杰 《谈讽刺》:“虽有近于谏诤,却又不类于谏诤,而有类于曲喻。”
《漢語大詞典》:沃然
(1).受启发而领悟貌。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復能见之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傲万古。”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 召康公 为 成王 赋《卷阿》之诗,言求贤用吉士,其兴託渊然以深,其旨意沃然以长。”
(2).肥美貌。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
《國語辭典》:启示(啟示)  拼音:qǐ shì
1.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如:「这场精辟的演讲,对我待人处事的观念和态度启示良多。」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戊戌设教钟山,讲肄之暇,复加讨论。閒与前人闇合者,削而去之;或得于同学启示,亦必标其姓名。」
2.使人有所领悟的启发与指示。如:「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更为珍贵。」
《漢語大詞典》:参解(參解)
琢磨,领悟。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公公,你聪明人自参解,聪明人自参解!”
分類:琢磨领悟
《漢語大詞典》:透悟
透彻领悟。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读来示‘志未坚贞,学无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夫百篇同韵,当试古人押字不苟处,能造奇语於众妙之中,非透悟弗能也。”
分類:透彻领悟
《漢語大詞典》:触悟(觸悟)
触动而领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説到这里,我忽然触悟起来。”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那整画断画的排列,也许是在排列着蓍草时触悟出来的。”
分類:触动领悟
《漢語大詞典》:燎寤
明了,领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衰色罔兮中怠,意晓阳兮燎寤。” 王逸 注:“心中燎明,内自觉也。”
分類:明了领悟
《國語辭典》:觉剑(覺劍)  拼音:jué jiàn
以剑比喻觉悟的智慧。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挥觉剑而破邪山,扬智灯而照昏室。」
《漢語大詞典》:体贴入妙(體貼入妙)
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檀栾卿:“姿容艷丽,性格柔婉,所演剧甚多,俱能体贴入妙。”
《国语辞典》:精悟玄鉴(精悟玄鉴)  拼音:jīng wù xuán jiàn
对于微妙深奥的事理,有精深聪敏的判断与领悟能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好个李判官,精悟玄鉴,与梦语符合如此。」
《国语辞典》:口授心传(口授心传)  拼音:kǒu shòu xīn chuán
授教者亲口传授,而受教者心中领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但拣一二诚笃之人,口授心传。」也作「口传心授」。
《国语辞典》:会心不远(会心不远)  拼音:huì xīn bù yuǎn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也。」比喻就近得到领悟。
《国语辞典》:心融神会(心融神会)  拼音:xīn róng shén huì
心神融会贯通,领悟明白。宋。朱熹〈答廖子晦〉:「工夫久之,自当心融神会,默与契合。」《五灯会元。卷一九。石霜圆禅师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