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两伊战争(两伊战争)  拼音:liǎng yī zhàn zhēng
西元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伊朗与伊拉克两国因为领土纠纷与宗教、种族冲突等多重因素爆发战争。战事持续至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由联合国居中调停结束,双方皆自称胜利。战争对城市及两国产油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伊拉克并且使用毒气攻击伊朗士兵与平民。
《国语辞典》:社会群岛(社会群岛)  拼音:shè huì qún dǎo
群岛名。在南太平洋科克群岛之东,为法国领土。分成东西二部分,东部为迎风群岛,以大溪地岛最大,西部为背风群岛,均由火山构成,输出椰子乾及烟草。
《国语辞典》:苏门答腊(苏门答腊)  拼音:sū mén dá là
岛名。是印尼领土的最西部,面积约四十七万四千平方公里,是印尼的第二大岛。东北隔麻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南有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隔。气候炎热潮湿。出产咖啡、可可、橡胶等,矿产以煤最多。
《国语辞典》:拓土开疆(拓土开疆)  拼音:tuò tǔ kāi jiāng
开拓领土和疆界。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大夫耆老,非唯二十七人;拓土开疆,岂直五千馀里。」《隋唐演义》第一回:「君明臣良,渐有拓土开疆、混一江表意思。」
《国语辞典》:浮动领土(浮动领土)  拼音:fú dòng lǐng tǔ
传统学说主张,一国在公海上对其船只享有类似对领土的管辖权,故将其拟制为国家的浮动领土。
《国语辞典》:日德兰半岛(日德兰半岛)  拼音:rì dé lán bàn dǎo
Jylland Peninsula
半岛名。介于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为丹麦的领土。也称为「遮德兰半岛」。
《国语辞典》:永久中立国(永久中立国)  拼音:yǒng jiǔ zhōng lì guó
凡其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为他国所尊重或保障,而本身承诺除自卫外,对任何国家间的战争都采取中立态度,永不对外作战的国家。如瑞士、奥地利。
《国语辞典》:波兰共和国(波兰共和国)  拼音:bō lá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Poland
国名。位于欧洲东部,领土北濒波罗的海,南接捷克,东邻前苏联,西界德国。面积三十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千八百万。首都为华沙,人民大都信仰天主教,主要语言为波兰语。裸麦和马铃薯是首要作物,矿产以煤最为重要。西元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独立,并以五月三日为国庆日。二次大战时曾为德、俄两国瓜分,一九四五年恢复为主权国,一九五五年加入华沙公约组织。原为一共产国家,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东欧民主改革浪潮影响下,宣布放弃社会主义,恢复波兰共和国名称,迈向民主。币制为Zlote。简称为「波兰」。
《国语辞典》: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  拼音:fáng kōng shì bié qū
各个国家超越领土、领空之外的防空缓冲区。为防卫国家安全,世界各国均各颁布防空识别区,外国航空器未经获准,不得飞越。
《国语辞典》:法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  拼音:fǎ shǔ guī yà nà
French Guiana
地名。在南美洲东北部,为南美唯一的法国领土。面积九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有七万三千。主要是克里奥人、黑种人和法国人,居民多信仰天主教,讲法语。境内大部分是未开垦区域,气候多雨,炎热潮湿。盛产甘、番薯,也有金、铁、矾土等矿。旧音ㄈㄚˋ ㄕㄨˇ ㄍㄨㄟ ㄧㄚˋ ㄋㄚˋ fà shǔ guī yà nà。
《国语辞典》: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ì guó
国名。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领土包括希腊本土原来的波斯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岸。疆界广大,文化差异又深。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分裂为托勒密、塞流卡斯、安提哥内等三国。
《国语辞典》:中国大陆(中国大陆)  拼音:zhōng guó dà lù
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参见「大陆地区」条。
《国语辞典》:中立区(中立区)  拼音:zhōng lì qū
发生国际战争时,交战各方将交战国的部分领土,划为中立地带,称为「中立区」。
《国语辞典》:朝夕难保(朝夕难保)  拼音:zhāo xì nán bǎo
1.形容领土即将沦陷。如:「广州看来朝夕难保,我们得赶快另觅后路!」
2.形容生命垂危。《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止因老夫病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
《国语辞典》:大陆地区(大陆地区)  拼音:dà lù dì qū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其他我国统治权所及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也称为「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