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斋会(齋會)  拼音:zhāi huì
指法会。
《漢語大詞典》:讲会(講會)
(1).僧侣讲经说法的集会。正法华经·安行品:“唯与讲会而共从事,纵有所説,亦无所著,是为礼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每讲会法聚,輒罗列尊像,布置幢幡,珠珮迭暉,烟华乱发。”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八·善胄:“通敏易悟,机达为心,预涉讲会,乐详玄极。”
(2). 宋 明 理学家学术论辩的集会,是当时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始于 南宋 吕祖谦 主持的 朱熹 、 陆九渊 进行论战的“鹅湖之会”。 清 朝中叶以后,讲会制度逐渐消失。明史·史孟麟传:“ 孟麟 素砥名节,復与东林讲会,时望益重。” 清 黄宗羲 《陈夔献墓志铭》:“制科盛而人才絀,於是当世之君子立讲会以通其变,其兴起人才,学校反有所不逮。”
《國語辭典》:会堂(會堂)  拼音:huì táng
聚会或集会的场所。如:「下午大会堂有一场演讲会。」
《漢語大詞典》:开坛(開壇)
指 清 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自己开坛,马上动手。”
《國語辭典》:法集  拼音:fǎ jí
聚集佛教徒讲法的集会。
《國語辭典》:行会(行會)  拼音:háng huì
同业组织。由同行的人共同组织而成,早期多为贸易与工匠团体,其目的在于协调利益冲突、议订行规,以及建立行业的社会正当性。行会又称基尔特,即英文Guild的中文音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行」初现于隋代,指都市中的各种行业与组织;清代以后,主要以「会」、「公所」、「帮」来指称同业组织。参见「基尔特」条。
《漢語大詞典》:诗场(詩場)
诗人集会吟诗、作诗的场所。 清 叶廷琯 《岁暮怀故乡同社诸友各系一诗·汪季白广文》:“酒座诗场感坠懽,听松愁説旧门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承平士大夫诗场酒社,谐謔风流,令人慨慕。”
《漢語大詞典》:诗酒社(詩酒社)
作诗和饮酒的集会和团体。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词:“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词:“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 弥明 。”
《漢語大詞典》:乡会(鄉會)
(1).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馀记:“诸处士、大夫同乡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学,相聚作会曰乡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
(2).乡试与会试的并称。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恶世俗所奉讲章及乡会闈墨,禁其徒不得寓目。”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纂‘六经’,兼收诸儒之説;开四库,网罗列代之书。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國語辭典》:晚会(晚會)  拼音:wǎn huì
傍晚或夜间举行的欢乐集会。如:「迎新晚会」、「庆生晚会」。
《漢語大詞典》:预会(預會)
参加集会。周书·武帝纪上:“辛巳, 露寝 成,幸之。令羣臣赋古诗,京邑耆老并预会焉,颁赐各有差。”
分類:参加集会
《國語辭典》:到场(到場)  拼音:dào cháng
亲自到达指定的场所。如:「今日的聚会,你不能到场,真是可惜。」
《國語辭典》:知单(知單)  拼音:zhī dān
旧时宴客或集会时,用以通知时间、地点的书柬。书柬上按被邀请者的身分、地位排列,派人依序通知,而被邀请者则于自己名下,签写「知」或「谢」以表示是否参加。《文明小史》第六回:「于是写了知单,共请了一十二位,叫人分头去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今儿请的是几位客呀?我简直的没瞧见知单。」
《漢語大詞典》:斋讲(齋講)
(1).宣讲佛法之集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孝元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 阮修容 薨殁之后,此事亦絶。”北史·高允传:“又雅信佛道,时设斋讲,好生恶杀。”
(2).旧指学舍的讲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
《國語辭典》:头家(頭家)  拼音:tóu jiā
1.聚赌抽头的人。《红楼梦》第一二回:「这也不妨,写一个赌钱输了外人帐目,借头家银若干两便罢。」
2.发牌时第一顺位者。
3.闽南方言。称老闆、店主为「头家」。如:「我们头家是出了名的大好人。」
4.闽南方言。闽南妇人称丈夫为「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