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昧蔽
隐瞒。 唐 元稹 《颜岘右赞善大夫》:“有司昧蔽,不以尔闻。”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抑讳(抑諱)
隐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并奏 应琚 贪功啟衅,掩败为捷,不令 傅灵安 与闻边务及抑讳阵亡将吏各状。 应琚 恐。”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遮遮捂捂
掩饰;隐瞒。 王宝林 《老虎嘴》:“ 李振新 看他说话遮遮捂捂,心里挽的疙瘩更大了。”
分類:掩饰隐瞒
《國語辭典》:按杀(按殺)  拼音:àn shā
压置。《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大惊,怎敢奏帝,把此事按杀。」也作「案杀」。
《漢語大詞典》:苞荫(苞蔭)
隐瞒;庇护。苞,通“ 包 ”。魏书·李冲传:“立三长,则课有常準,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倖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分類:隐瞒庇护
《漢語大詞典》:曲瞒(曲瞞)
隐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 周锡能 还不敢直説,曲瞒对曰:‘小子实未有奸心对天,求天父开恩。’”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匿讳(匿諱)
隐瞒。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敢 ﹞怨大将 青 之恨其父,迺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然此赋(《洛神赋》)始名《感甄》,又以《蒲生》当其《塘上》,际此忌兄,而不自匿讳,何也?”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匿逃
(1).犹隐瞒。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吾闻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君有非则臣覆盖之,父有非则子匿逃之。”
(2).潜逃。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四章:“以贫困之故则不能忍,不能忍则有窃盗、骗劫、赃私、欺隐、诈伪、偷漏、恐吓、科敛、佔夺、强索、匿逃、赌博之事,甚者则有杀人者矣。”
《漢語大詞典》:瞒隐(瞞隱)
犹隐瞒。《英烈传》第七八回:“ 梁王 看事势瞒隐不下,因引 王禕 、 吴云 与 雪雪 相见。”《隋唐演义》第三九回:“众内相料难瞒隐,只得齐跪下去道:‘二位夫人不必动怒。这是万岁爷的旨意。’”粤剧《搜书院》:“咬实牙关瞒隐吧!拼将皮肉受煎熬。”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无隐(無隱)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國語辭典》:蒙蔽  拼音:méng bì
隐瞒欺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奈缘路十蒙蔽圣聪,向僖宗根前只奏道:『四境无虞,兵戈顿息;四时顺序,禾稼丰登。』」
《國語辭典》:宣明  拼音:xuān míng
1.明显、光耀。《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2.阐扬、宣扬。《汉书。卷九。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文选。左思。魏都赋》:「于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3.公布明示。《荀子。正论》:「上宣明,则下治辨矣。」
《國語辭典》:隐情(隱情)  拼音:yǐn qíng
1.不可告人的事情。《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善否陈前,靡有隐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况又口出妄语欺诳,眼见得中有隐情了。」
2.审度实情。《礼记。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漢語大詞典》:相蒙
(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唐 杜甫 《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2).相关联;相符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 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漢語大詞典》:隐地(隱地)
(1).隐瞒的土地。宋史·王恩传:“改知 渭州 ,括隐地二万三千顷,分弓箭士耕屯。”
(2).浓荫蔽日之地。 元 倪瓒 《赠葛子熙》诗:“闻道阴厓留积雪,将寻隐地看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