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身符(隱身符)
迷信认为能使身体隐匿起来不被人看见的符箓。亦喻指挡箭牌。红楼梦第五九回:“你又説我使你了,拿我做隐身符儿你来乐。”
《漢語大詞典》:隐捏(隱揑)
隐匿真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庄地呈报》:“如有不遵,定须拿来枷示,以儆其餘。庄地畏罪,不敢隐揑。”
分類:隐匿真相
《漢語大詞典》:隐徇(隱狥)
隐匿徇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需索作弊,隐狥不得举首。”
分類:隐匿徇私
《漢語大詞典》:知情不报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例如: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漢語大詞典》:臧匿
窝藏,隐匿。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上怒,下其使狱。后坐臧匿亡命,削 良乡 、 安次 、 文安 三县。”汉书·元后传:“ 红阳侯 立 父子臧匿姦猾亡命,宾客为羣盗,司隶、京兆皆阿纵不举奏正法。”
分類:窝藏隐匿
《國語辭典》:韬声匿迹(韜聲匿跡)  拼音:tāo shēng nì jī
隐匿起来,不再露面。《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句下李善注引晋。挚虞 徵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漢語大詞典》:韬曜含光(韜曜含光)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明 何景明 《七述》:“出则施声教,欵遐荒,臻盛美,流休祥;处则韞匵深藏,韜曜含光。”
《漢語大詞典》:韬光敛彩(韜光斂彩)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明 宋濂 《史处士墓版文》:“贵与富岂专萃吾一门耶……自是益韜光敛彩,击情山水间。”
《國語辭典》:韬光韫玉(韜光韞玉)  拼音:tāo guāng yùn yù
韫,藏。韬光韫玉比喻掩藏才能。宋。洪适《隶释。卷一一。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微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漢語大詞典》:韬晦奇才(韜晦奇才)
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 唐 朝征召贤士有“韜晦奇才”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朱放:“ 贞元 二年,詔举韜晦奇才。詔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 傅璇琮 校笺引 徐松 登科记考卷十二:“诸科一人。韜晦奇才科。 朱放 。”
《国语辞典》:远遁山林(远遁山林)  拼音:yuǎn dùn shān lín
隐匿于山林中。比喻隐避行踪,远离世俗。《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先生既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
《国语辞典》:隐身草儿(隐身草儿)  拼音:yǐn shēn cǎo ér
传说中一种拿在手中可以隐匿身形的草。后比喻为能掩护自己的人或事物。《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九回:「我叫你来照看照看,你就贪著顽,不去了!倘或叫起你来,你又说我使你了,拿我做隐身草儿,你来乐!」
分类:隐匿身形
《国语辞典》:匿功  拼音:nì gōng
主管隐匿部属功劳,不向上级报告。《薛仁贵征辽事略》:「昔日公享富贵,此日一武勇所取,见今英雄可以相爱,反以相妒而匿其功,不见于帝,此理若何?」
《国语辞典》:发奸摘隐(发奸摘隐)  拼音:fā jiān zhāi yǐn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也作「发奸擿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