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咎
(1).避免罪过或过失。《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孔子 曰:‘ 晏平仲 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后汉书·杨赐传:“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2).避免祸害。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比》:“ 禹 导 龙门 ,避咎除患,元丑以安。”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又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漢語大詞典》:少而精
排除一切多余,避免铺张。例如: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漢語大詞典》:免避
亦作“ 免辟 ”。 避免。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圣贤不治名,害至不免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还有知识阶级不可免避的运命,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有害。” 茅盾 《动摇》五:“立刻解决了,才能免避一场大祸。”
分類:避免
《國語辭典》:妥协(妥協)  拼音:tuǒ xié
1.对立的双方为避免冲突或争执,彼此在原则、利益上让步,谋求融洽的行为。如:「经过调解,双方都不再坚持己见,愿意妥协。」
2.稳妥适当。《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老残游记》第八回:「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
3.停当、完毕。《红楼梦》第二三回:「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
《国语辞典》:茶包  拼音:chá bāo
装填茶叶的小纸包。取用方便,并可避免茶屑之困扰。如:「无论茶包做得如何精致,王先生还是习惯用茶叶泡茶。」
《漢語大詞典》:亸免(軃免,嚲免)
躲避,避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法心觉了无一物。 赵州和尚 道‘放得下时都没事’。若放不下,寃债到来何由嚲免?”
軃免:躲免;逃避。軃,用同“ 躲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这场罪愆,怎么軃免?”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拷打更拼扒,如今怎生軃免?” 
《國語辭典》:有备无患(有備無患)  拼音:yǒu bèi wú huàn
凡事有准备,方可免后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虽然现今没有事情,然而我们总是防备的好。自古道:『有备无患』。」
《國語辭典》:折实(折實)  拼音:zhé shí
1.减价折扣之后的实在数目。
2.把金额折算成实物来计算。
《國語辭典》:正冠李下  拼音:zhèng guān lǐ xià
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可避免偷李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梁书。卷三三。王僧孺传》:「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漢語大詞典》: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國語辭典》:在所难免(在所難免)  拼音:zài suǒ nán miǎn
无论如何很难免除、避免。《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也作「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逃灾避难(逃災避難)  拼音:táo zāi bì nàn
逃离祸患躲避灾难。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也作「逃灾躲难」。
《国语辞典》:能免则免(能免则免)  拼音:néng miǎn zé miǎn
能避免的就避免。如:「下班后的应酬能免则免,不要每天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分类:避免
《国语辞典》:明法审令(明法审令)  拼音:míng fǎ shěn lìng
申明法令,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使人人遵守。《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国语辞典》:神权时代(神权时代)  拼音:shén quán shí dài
人类初期为避免水、火、风、雷等天灾,用祈祷的方法以避祸求福,就是人同天争的时期。此为世界进化与人类生存奋斗的第二个时期。见民权主义第一讲。
分类:避免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