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见事风生
惊弓之鸟
模棱首
摸棱两可
临事而惧
《國語辭典》:见事风生(見事風生)  拼音:jiàn shì fēng shēng
形容遇事行动迅速、敏捷。《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舚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
分類:遇事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模棱首(模稜首)
亦作“ 模稜手 ”。 谓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人。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苏味道 为相,恃名位,尝谓人曰:‘模稜持多端可也。’故世号模稜首。”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可恶这 郑州 百姓,欺侮我罢软,与我起个绰号,都叫我做模稜手。”
《國語辭典》:摸棱两可(摸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言语、意见或态度含糊不清。参见「摸棱两可」条。
《國語辭典》:摸棱两可(摸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语本《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比喻意见、态度或语言不明确、肯定。也作「摸棱两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國語辭典》:模棱两可(模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糊、不明确的意见、态度或主张等。参见「摸棱两可」条。《明史。卷二○八。余珊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國語辭典》:模棱两可(模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混、不明确的言语、意见或主张。参见「摸棱两可」条。如:「小李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不得不采模棱两可,含混的说法。」
《國語辭典》:临事而惧(臨事而懼)  拼音:lín shì ér jù
处事戒惧谨慎。《论语。述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