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红专(紅專)
谓又红又专。红,指具有政治觉悟;专,指掌握专业知识。如:红专学校。
《漢語大詞典》:寤移
使觉悟而转变。新唐书·李泌传:“﹝ 李泌 ﹞好纵横大言,时时讜议,能寤移人主。”
分類:觉悟转变
《漢語大詞典》:规悟(規悟)
规谏使之觉悟。 汉 蔡邕 《京兆尹樊陵颂碑》:“於显哲尹,诞德孔彰,膺帝休命,谓篤不忘,爰纳忠式,规悟圣皇。”
分類:规谏觉悟
《漢語大詞典》:掇醍
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明 吾邱瑞《运甓记·太真借饟》:“分明我堕久迷津,掇醍今朝愿随鞭凳。”
分類:受教觉悟
《國語辭典》:执迷不悟(執迷不悟)  拼音:zhí mí bù wù
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赦。」《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
《漢語大詞典》:无上菩提(無上菩提)
佛教语。谓最高之觉悟境界。大宝积经卷二八:“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 宋 苏轼 《题王霭如来出山相赞》:“错不错,安得无上菩提成等正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住居极乐胜境,同脩无上菩提。”
《漢語大詞典》:遂迷不寤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亦作“ 遂迷忘反 ”。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 宋 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国语辞典》:临危自省(临危自省)  拼音:lín wéi zì xǐng
在危难时能反省觉悟。明。无名氏《云台门》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加增。」
《国语辞典》:如醉初醒  拼音:rú zuì chū xǐng
像刚从醉酒中醒来。比喻从沉迷中觉悟过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刘东山见他说得慷慨,料不是假,方才如醉初醒,如梦方觉,不敢推辞。」《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也作「如醉方醒」。
《国语辞典》:如醉方醒  拼音:rú zuì fāng xǐng
像刚从醉酒中醒来。比喻从沉迷中觉悟过来。《西游记》第五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也作「如醉初醒」。
《国语辞典》:三十七道品  拼音:sān shí qī dào pǐn
佛教谓使修行者达到觉悟的方法,共分七类三十七项。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的合称。《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
《国语辞典》:早迷晚寤  拼音:zǎo mí wǎn wù
年少时误入歧途,到老才觉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国语辞典》:至死不悟  拼音:zhì sǐ bù wù
到死仍不觉悟。形容极为顽固。《抱朴子。内篇。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漢語大詞典》:自在阶级(自在階級)
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和独立的政治力量,还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任务,因而也没有认识到整个资产阶级是它的敌对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