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汉水胶船
 

《史记》卷四〈周本纪〉~34~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典故
坡仙曾梦
 
横山孤鹤过
 
鹤梦雪堂舟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文集》卷一〈后赤壁赋〉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典故
刻剑痕
  
刻舟痕
 
求剑刻舟
 
记剑痕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五〈慎大览·察今〉~936~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简释

刻舟求剑:喻不请变通,死守陈规;或喻事过境迁,不可复得。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

典故
刳兰
 
木兰之枻
 
木兰楫
 
木兰桡
 
木兰楫
   
木兰双桨
 
兰枻
  
兰楫
  
兰艇

相关人物
鲁班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草木一·木·木兰树〉~3277~
七里洲中,有鲁斑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也。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述异记》卷下
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洲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例句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戎昱 采莲曲二首

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 韩翃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韩翃 送丹阳刘太真

青丝䋏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韩翃 送冷朝阳还上元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韩翃 送万巨

典故

《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八〈木部七·木兰〉~4386~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曰:「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搆宫殿。」又曰:「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典故
龙骧万斛舟


《苏轼诗集》卷十八〈大风留金山两日〉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许。灊山道人独何事,夜半不眠听粥鼓。
典故

《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杨广)·大业元年〉~63~
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蔑。舳舻相接,二百馀里。
《隋遗录》
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舟前为舞台,台上垂蔽日帘,帘即蒲泽国所进,以负山蛟睫幼莲根丝贯小珠间睫编成,虽晓日激射,而光不能透。
典故 
觅舟

相关人物
刘惔(字真长)
 
司马昱
 
张凭


《世说新语》下卷下《文学》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

例句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李端 送耿拾遗湋使江南括图书

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清谈遇知己,应访孝廉船。 权德舆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

典故
太乙仙
  
青莲一叶


《苕溪渔隐诗话》后集卷五十三〈韩子苍〉
李伯时画太一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手执书卷仰读,萧然有物外思。韩子苍有诗题其上云:『太一真人莲叶舟,脱巾露发寒飕飕。轻风为帆浪为楫,卧看玉宇浮中流。中流荡漾翠梢舞,稳如龙骧万斛举。不是峰头千丈花,世间那得叶如许。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玉堂学士今刘向,禁直岧峣九天上。不须对此融心神,会植青藜夜相访。』子苍此诗,语意妙绝,真能咏尽此画也。
典故
琼彝玉舟


《周礼注疏》卷二十〈春官宗伯·司尊彝〉~305~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汉·郑玄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槃。」
典故
宋聋

相关人物
申舟


《春秋左传·宣公十四年》
「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晋·杜预注:「昭,明也;聋,闇也。」

简释

宋聋:喻指不明事理,或指耳聋。唐李商隐《五言四十韵》:“下令销秦盗,高谈破宋聋。”


例句

少壮衿齐德,高年觉宋聋。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典故
天际识归舟
 
云中江树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行旅下·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259~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典故
同舟
 

旧题春秋·孙武《孙子·九地》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简释

同舟共济:喻在危难时团结互助。唐杜甫《解遣》:“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


例句

敧枕情何苦,同舟道岂殊。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典故

《庄子》杂篇·卷八上《庚桑楚》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例句

所期波涛助,燀赫呈吞舟。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韩愈 海水

典故
吞舟度量


《庄子集释》卷八上〈杂篇·庚桑楚〉~773~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胶舟(膠舟)
用胶黏合之舟。《旧唐书·李密传》:“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 匈奴 北炽,将被髮於 伊川 。”按,此喻处境危殆。参见“ 胶船 ”。
《漢語大詞典》:胶船(膠船)
用胶黏合的船。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周:“ 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 汉 , 楚 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用为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之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胶船。”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已恨太官餘麯饼,争教 汉水 入胶船。”
《國語辭典》:刻舟求剑(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于船舷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也作「求剑刻舟」。
《國語辭典》:木兰舟(木蘭舟)  拼音:mù lán zhōu
以木兰为材料刻成的舟,后借指美好的小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唐。冷朝阳 送红线诗:「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分類:木兰
《漢語大詞典》:木兰船(木蘭船)
木兰舟。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採 江 南莲。” 唐 贾岛 《和韩吏部泛南溪》:“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之四:“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漢語大詞典》:兰棹(蘭棹)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國語辭典》:兰舟(蘭舟)  拼音:lán zhōu
用木兰树材造成的船只。后为一般船只的美称。唐。杜牧 陵阳送客诗:「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清。龚自珍 浪淘沙。云外起朱楼词:「同上兰舟,镜槛与香篝,雅憺温柔。」
《國語辭典》:兰桡(蘭橈)  拼音:lán náo
以木兰树制成的船桨。唐。刘禹锡〈采菱行〉:「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也借指船。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國語辭典》:兰舟(蘭舟)  拼音:lán zhōu
用木兰树材造成的船只。后为一般船只的美称。唐。杜牧 陵阳送客诗:「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清。龚自珍 浪淘沙。云外起朱楼词:「同上兰舟,镜槛与香篝,雅憺温柔。」
《國語辭典》:龙舟(龍舟)  拼音:lóng zhōu
1.刻饰成龙形的船。多在端午节用来举行龙舟大赛。也称为「龙船」。
2.天子所乘坐的船。《隋书。卷三。炀帝纪上》:「御龙舟,幸江都。」
《漢語大詞典》:孝廉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载: 晋 吴郡 人 张凭 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 丹阳 尹 刘惔 ,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 刘 延之上坐,留宿至晓。 张 还船,须臾, 刘 遣使觅 张孝廉 船,同侣惋愕。 刘 与 张凭 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 张 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后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 唐 李白 《送王孝廉觐省》诗:“寧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云深驃骑幕,夜隔孝廉船。”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抑扬中散曲,飘泊孝廉船。” 郁达夫 《留别沈涛青》诗:“醉来情易动,泣上孝廉船。”
《漢語大詞典》:太乙舟
即太一莲舟。 元 刘因 《高亭》:“高亭云锦遶清流,便是吾家太乙舟。”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辟图》诗:“欲借太乙舟,夜卧浩荡随风吹。”详“ 太一莲舟 ”。
《漢語大詞典》:太一莲舟(太一蓮舟)
北宋 名画家 李公麟 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韩驹 题诗有“ 太一真人 莲叶舟”句。见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后又称《太一真人图》《太一莲舟图》, 金 元好问 有《太一莲舟图》诗。
《國語辭典》:同舟共济(同舟共濟)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比喻同心协力,共图解救,战胜困难。参见「同舟而济」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裴松之注引〈文钦与郭淮书〉曰:「夫当仁不让,况救君之难,度道远艰,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济,安危势同,福痛已连,非言饰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國語辭典》:吞舟  拼音:tūn zhōu
比喻犯大罪的人。参见「吞舟之鱼」条。《晋书。卷八三。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分類:人事大者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