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浅阙(淺闕)
谓识见肤浅而贫乏。吕氏春秋·任数:“以浅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説固不行。”
《漢語大詞典》:浅察(淺察)
肤浅的见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分類:肤浅见解
《漢語大詞典》:浅眇(淺眇)
肤浅微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分類:肤浅微少
《國語辭典》:蜻蜓点水(蜻蜓點水)  拼音:qīng tíng diǎn shuǐ
1.蜻蜓以尾点水而产卵,轻触即起。形容著力少或费时短。如:「你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来了就走。」
2.比喻肤浅而不深入。如:「做学问若只像蜻蜓点水,则无法有更深入的见解。」
3.形容美妙轻盈。《隋唐演义》第三九回:「他走到上面,按著乐声的节奏,巧翻䌽䌷,娇折纤腰,轻轻如蝴蝶穿花,款款如蜻蜓点水。」
《漢語大詞典》:诠才末学(詮才末學)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詮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漢語大詞典》:皮肤之见(皮膚之見)
肤浅的见解。 宋 阮逸 《〈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或言 山谷 所拟胜 东坡 ,此皮肤之见也。”
分類:肤浅见解
《漢語大詞典》:冗肤
1.亦作"冗肤"。
2.平庸肤浅。
分類:平庸肤浅
《國語辭典》:口耳之学(口耳之學)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耳朵听进去后,只在嘴上说说,而无实学。语本《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后比喻从道听涂说中得来的片面知识。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仅以口头传授而不见于文字的学识。《方志略例。卷二。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國語辭典》:略知皮毛  拼音:lüè zhī pí máo
见识浅薄,仅知大概。《镜花缘》第一七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且瞪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漢語大詞典》:目睫之论(目睫之論)
比喻肤浅的见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 雄 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 吴 楚 僭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学者於 涑水 、 新安 奉为丹书,独反脣於 河 汾 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论者谓 弇州 ( 王世贞 )赞 熙甫 ( 归有光 )有‘余岂异趋,久而自伤’之语,遂以 熙甫 上 弇州 ,此则目睫之论也。”
分類:肤浅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