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腹枵  拼音:fù xiāo
枵,空虚。腹枵指肚子饿了。唐。康骈〈李使君〉:「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
分類:空腹肚子
《漢語大詞典》:腹肠(腹腸)
肚肠,肚子。指吸收、消化食物的器官。史记·滑稽列传:“葬之於人腹肠。”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漢語大詞典》:馁腹(餒腹)
饿着肚子。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四:“棹军赤体,暴烈日中,惟贮淡水一缸,渴则勺饮,馁腹而用力不衰。”
分類:肚子
《国语辞典》:肚饥(肚饥)  拼音:dù jī
肚子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却说杨化与于大郊到鳌山集上,看了一回,觉得有些肚饥了。」
分类:肚子
《漢語大詞典》:裹腹
(1).吃饱肚子。语本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谭作民 噩梦诗:“屈指太一与泰鸿,薲草白水得裹腹。”
(2). 宋 元 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裹腹闹装灿烂,是个白面郎君。”参见“ 裹肚 ”。
《國語辭典》:裹肚  拼音:guǒ dù
古代围系在腰腹间的布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问的人揭开长衣,露出那兜罗锦红裹肚来,一手摸出银钱一个来。」
《漢語大詞典》:菜肠(菜腸)
食菜之肠,指肚子饥饿。 唐 黄滔 《出关言怀》诗:“菜肠终日馁,霜鬢度年秋。”
分類:肚子饥饿
《國語辭典》:肚脐(肚臍)  拼音:dù qí
脐带脱落后在腹部所留下的痕迹。也称为「肚脐眼」。
《國語辭典》:鱼肚(魚肚)  拼音:yú dǔ
用鱼类的鳔制成,可为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
《國語辭典》:鱼肚白(魚肚白)  拼音:yú dù bái
接近鱼肚子的白色,常用来形容黎明的天色。如:「接近清晨,天边已呈现一片鱼肚白了。」
《國語辭典》:鱼肚白(魚肚白)  拼音:yú dù bái
接近鱼肚子的白色,常用来形容黎明的天色。如:「接近清晨,天边已呈现一片鱼肚白了。」
《漢語大詞典》:饱胀(飽脹)
吃得过多而肚子发胀。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这一夜虽然饱胀得睡不稳,又做了一大串恶梦,也还是祝赞她一生幸福。”
《漢語大詞典》:腹胞
犹肚囊,肚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腹胞实虚,象百物也。”
分類:肚子
《漢語大詞典》:杜家村
戏谑语。指肚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个无底洞。帐也怕莫背得很多了?”
《漢語大詞典》:汤包肚(湯包肚)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汤包肚:“京师酒肆,最膾炙者汤包肚。按: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注: 晋灼 曰:‘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潯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亦作“ 汤爆肚 ”。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
《漢語大詞典》:踢串
古代服饰。一种束腰的带子,在肚子前成丁字形,竖的一条垂于裆下,可以踢起,故名。《水浒传》第五六回:“下面一箇婭嬛上来,就侧手春臺上摺了一领紫綉围领,又摺一领宫緑衬裡袄子,并下面五色花綉踢串。”《水浒传》第七二回:“ 柴进 慌忙去了巾幘、衣服、靴袜,却脱下 王班直 身上锦袄、踢串、鞋胯之类,从头穿了。”
《國語辭典》:眼馋肚饱(眼饞肚飽)  拼音:yǎn chán dù bǎo
形容贪得无厌。《红楼梦》第一六回:「嗳,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