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定约(定約)  拼音:dìng yuē
订立契约。如:「昨天我已经与建筑公司定约,买了一栋房子。」
《國語辭典》:门僧(門僧)  拼音:mén sēng
门下的僧人。《警世通言。卷七。陈可常端阳仙化》:「将乙侍者剃度为僧,就用他表字可常,为佛门中法号,就作郡王府内门僧。」
《國語辭典》:成约(成約)  拼音:chéng yuē
已经议成的约定、条约。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八。苏大璋》:「谓其自许之确如此,必将与试官有成约,万一果然,乞究治之。」
分類:约定条约
《國語辭典》:邀请(邀請)  拼音:yāo qǐng
招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寺僧出来迎接著,问了姓名,邀请吃茶。」《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
《漢語大詞典》:会约(會約)
(1).预先约定而相会。 唐 裴铏 《传奇·元柳二公》:“少顷有 玉虚尊师 当降此岛,与 南溟夫人 会约。”
(2).指共同订立的规约。 清 方苞 《〈学案〉序》:“ 金沙 王无量 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於 洙 泗 ,下逮 饶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条目以及 高 顾 东林之会约。”
《國語辭典》:践约(踐約)  拼音:jiàn yuē
履行预先约定的事。如:「既然答应帮忙,就必须守信践约,尽心尽力去做。」
《國語辭典》:要束  拼音:yāo shù
约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國語辭典》:待期  拼音:dài qí
1.等候约定的日期。南朝梁。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扇以廉风,孚以诚德,尽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
2.等待时机。《南齐书。卷二四。列传。柳世隆》:「太祖之谋渡广陵也,令世祖率众下,同会京邑,世隆与长流萧景先等戒严待期,事不行。」《宋书。卷九九。二凶列传。元凶劭》:「若分力两赴,则兵散势离。不如养锐待期,坐而观衅。」
3.等候死期。汉。蔡邕 郭有道碑文:「先生曰:『绝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
《國語辭典》:约言(約言)  拼音:yuē yán
大陆地区指约定的话。如:「你必须遵守自己的约言,确实去做。」
《漢語大詞典》:要期
约定日期。吕氏春秋·贵因:“ 武王 入 殷 ,闻 殷 有长者, 武王 往见之,而问 殷 之所以亡。 殷 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 武王 与 周公旦 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國語辭典》:请期(請期)  拼音:qǐng qí
1.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五礼。男方以婚期告知女家,以徵求女家同意。《礼记。昏义》:「纳徵、请期。」唐。孔颖达。正义:「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方告于女家,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
2.请求给予期限。《左传。昭公十四年》:「请期五日。」
《国语辞典》:定下  拼音:dìng xià
约定下来。《红楼梦》第六七回:「宝哥哥不是给姐姐来道谢,竟又要定下明年的东西来了。」
分类:约定定下
《國語辭典》:克日  拼音:kè rì
1.定期。《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乃纵虎骑夹击。」《陈书。卷六。后主本纪》:「眷兹狴犴,有轸哀矜,可克日于大政殿讯狱。」也作「剋日」、「刻日」。
2.限期。如:「此事已迫在眉捷,为争取时效,应克日起程。」也作「刻日」、「剋日」。
《國語辭典》:剋日  拼音:kè rì
限定日期。《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每与吴人交兵,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三国演义》第七回:「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剋日兴师。」也作「克日」、「刻日」。
《國語辭典》:挂钩(掛鉤)  拼音:guà gōu
1.悬挂物品的钉钩。《佩文韵府。卷二六。尤韵》:「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
2.挂在钩上。《佩文韵府。卷二六。尤韵》:「怛然悸寤心不舒,坐起有如挂钩鱼。」
3.勾结、连系。如:「他与黑社会人物挂钩,使得人人都怕他。」
4.火车的列车厢相连处的机键。
《漢語大詞典》:期信
约定的时间。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