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类比(類比)  拼音:lèi bǐ
1.将类似的经验,与新知的事物相比,从其相同或相似之处中,求得了解的推论方法。
2.指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量,亦即任何时间它的量是连续的。自然界大部分现象的变化,如光影的明暗、人说话音量的大小都是类比。相对于数位而言。
《漢語大詞典》:焉乌(焉烏)
“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宋 宋祁 《代人乞出表》:“辨色立朝,足居多於跛倚;书思记命,目不辨於焉乌。”参见“ 乌焉 ”。
《漢語大詞典》:乌焉(烏焉)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 清 鲍廷博 《〈履斋示儿编〉跋》:“﹝ 卢文弨 、 孙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尽扫乌焉之误;於 履斋 千虑之失,亦时时有所纠正焉。”参见“ 乌焉成马 ”。
《漢語大詞典》:象肖
谓德业与先人相似。 宋 曾巩 《代书寄赵宏》诗:“劳君书札数问讯,深愧薄材无象肖。”
《漢語大詞典》:貌肖
谓形貌相似。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上古圣人以木主事神,后世乃易以土偶,非先王之念虑不周於今之人也,苟求诸心诚不以貌肖。”
分類:形貌相似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國語辭典》:层递(層遞)  拼音:céng dì
凡两个以上的事物,有大小轻重等比例,依次序层层递进的修辞法,称为「层递」。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國語辭典》:大腿  拼音:dà tuǐ
为下肢的一部分,在臀与膝盖之间。
《國語辭典》:似的  拼音:sì de
用作后附的比较副词,与一般、一样同义。《红楼梦》第六四回:「只见二姐笑著,没事人似的。」
《國語辭典》:跳鼠  拼音:tiào shǔ
动物名。齧齿目跳鼠科,前腿短,后腿发达,有一条长尾巴,跳跃时可藉以保持身体平衡。毛色棕灰或沙黄色。昼伏夜出,食种子、水果、昆虫等。多穴居于沙漠、草原地区。
《漢語大詞典》:呜呜声
猫或其他动物在满意或高兴时发出的低沉连续的震颤声
与猫发出的呜呜声相似的声音。例如:合格马达发出的柔和的呜呜声。
《国语辞典》:隐比(隐比)  拼音:yǐn bǐ
一种修辞格。指择取与主题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隐藏在文中作为比喻而不明示的修辞格。
《國語辭典》:鹦哥绿(鸚哥綠)  拼音:yīng gē lǜ
一种颜色。如鹦哥羽色的绿。简称为「鹦绿」。
《漢語大詞典》:长拳(長拳)
即北拳。北方各路拳术的统称。包括有相似技术法则、动作和姿势的几个拳种。因其拳术架势继续连贯,长而不断,故称作“长拳”。
《漢語大詞典》:逼似
酷似,很相似。 南朝 梁简文帝 《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唐彦谦:“初师 温庭筠 ,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 李详 《药裹慵谈·董文敏送王侍御按黔诗卷》:“诗格调逼似 子麟 学 杜 之作,字似不经意,有‘水流’、‘云在’之致,真名跡也。”
分類:酷似相似
《國語辭典》:山猫(山貓)  拼音:shān māo
1.豹猫的别名。参见「豹猫」条。
2.老虎。《西游记》第一三回:「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们这时候还要过岗子,可是不要命喝粥了!我告诉你们,这山上两月头里出了一个儿山猫,前几天儿的工夫伤了两三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