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汉本房(漢本房)
官署名。 清 置,属内阁,掌管翻译满语为汉语事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汉本房, 满 、 汉 四侍读学士统之,专司繙 清 译 汉 。”
《漢語大詞典》:拨什库(撥什庫)
清 代官名。满语。汉语称领催。管理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庶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一家完聚:“ 浙 东乱时, 诸暨 陈氏 女年甫十六,为 杭 镇拨什库所得,鬻於银工。”《六部成语注解·户部》“管庄拨什库”:“拨什库, 满洲 语, 汉 谓之领催,乃兵丁中之司会计者也。”
《漢語大詞典》:巴克什
满语,熟悉事务的人。 清 代作为掌管文案者的官称。 天聪 五年七月设六部,改巴克什为笔帖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巴克什,汉语文儒也。国初大臣以文儒著称者甚众……皆赐巴克什之号。”
《漢語大詞典》:阿拉气(阿拉氣)
亦作“ 阿拉奇 ”。 满语。酒名。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语毕,亲执金杯酒,(满语名阿拉奇), 顾提督 賚我饮,余饮少许,仍敬还提督。”
分類:满语
《漢語大詞典》:阿其那
满语音译。旧说是狗的意思。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皇帝 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参见“ 塞思黑 ”。
《漢語大詞典》:塞思黑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漢語大詞典》:纛章京
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 清 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 天聪 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号, 清 语居多。纛章京,即今护军统领。”清史稿·世祖纪:“遣纛章京 索洪 等益 满达海 军。”按,此名汉语称为护军统领。参阅《清通典·职官九》
《國語辭典》:达拉密(達拉密)  拼音:dá lā mì
首脑、负责人。译自满洲语。《负曝闲谈》第二五回:「华尚书低头一想,想起了薛机,是军机章京达拉密。」
《漢語大詞典》:塞思黑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漢語大詞典》:萨玛(薩瑪)
满语saman的译音。亦译作“萨满”。萨满教的男巫。《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萨玛头戴插有羽毛的神帽,腰部周围系着腰铃,摇头摇腰,手击皮鼓,铃声鼓声一时俱起,边跳边唱诵祝词。”
《漢語大詞典》:萨齐玛(薩齊瑪)
糕点名。满语。今写作“萨其马”。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萨齐玛》:“萨齐玛乃 满洲 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麪为之。”
《漢語大詞典》:堪达罕(堪達罕)
源于满语kandahan。驼鹿,麋鹿。俗称四不象。
《國語辭典》:老阿妈(老阿媽)  拼音:lǎo à mā
祖父。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五候宴》第四折:「今已得胜回营,比及见老阿妈,先见我阿妈走一遭去。」
《漢語大詞典》:梅勒章京
亦称“ 梅楞章京 ”。亦称“ 梅勒额真 ”。 满语。 清 代八旗官名。 顺治 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清文献通考·职官一》:“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旧名……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噯!你那舅舅何曾戴得个红顶儿哟!当了个难的 乾清门 辖,好容易升了等儿,説这可就离得梅楞章京快了,谁知他从那么一升就升到那头儿去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名, 清 语居多……梅勒额真、梅勒章京皆今副都统。”
分類:满语
《漢語大詞典》:领催(領催)
清 代官名。满语“拨什库”的汉语意译。司佐领内的文书俸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至於八旗禁旅,虽分隶八都统,然惟驍骑营之马甲、领催、匠役隶之。”自注:“马甲之优者选为领催,以司册籍、俸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领催》:“内务府领催某甲,家在 阜城门 外某庄。”清史稿·食货志一:“有隐匿壮丁入官,伊主及佐领、领催各罚责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