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寡识(寡識)
见识浅陋。 汉 张衡 《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 汉 之德馨,咸在於此。”
《漢語大詞典》:昧陋
愚昧浅陋。 唐 元稹 《翰林学士承旨记》:“若此,则安可以昧陋不肖之 稹 ,继居九丞相、二名卿之后乎?” 宋 范仲淹 《谢放罪表》:“向以昧陋,参於几微。” 明 方孝孺 《答张廷壁书》:“然僕昧陋无识,岂足知可否之所在邪?”
分類:愚昧浅陋
《漢語大詞典》:孤学(孤學)
(1).将要失传的学问。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后汉书·陈元传:“ 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新唐书·杨瑒传:“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 宋 陆游 《述感》诗:“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宋书·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漢語大詞典》:窥观(窺觀,闚觀)
(1).暗中察看。汉书·苏武传:“时 汉 连伐 胡 ,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 留 汉 使 郭吉 、 路充国 等,前后十餘辈。”
(2).观望。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
(3).谓识见狭小浅陋。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此等若使閭巷小人闻之,尽当责以窥观之见,索以‘利女之贞’,而以 文母 、 邑姜 为罪人矣,岂不寃甚也哉!”
闚觀:从狭缝中看。谓所见狭小。易·观:“闚观,利女贞。” 王弼 注:“所见者狭,故曰闚观。”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此等若使閭巷小人闻之,尽当责以闚观之见,索以利女之贞,而以 文母 、 邑姜 为罪人矣,岂不寃甚也哉!”
《漢語大詞典》:庸浅(庸淺)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 汤 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 梁 萧统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
《漢語大詞典》:庸昧
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周书·于瑾传:“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有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不量庸昧,敢有愿求。”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
《漢語大詞典》:愚浅(愚淺)
愚昧浅陋。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阙疏》:“臣愚浅小才,窃假阶级。”《后汉书·南匈奴传》:“臣素愚浅,又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 宋 王安石 《进二经札子》:“伏惟皇帝陛下宿殖圣行,生知妙法,方册所载,象译所传,如天昭旷,靡不幬察,岂臣愚浅所敢冒闻。”
分類:愚昧浅陋
《漢語大詞典》:俗见(俗見)
(1).以礼俗相见。《韩诗外传》卷八:“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 越 ,亦将劓墨文身翦髮,而后得以俗见,可乎?”
(2).一般俗人的见解;浅陋的见识。 苏曼殊 《惨世界》第九回:“这般道理,一定要心地明白真理,脱除世上种种俗见的人,方才懂的。”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我们也不能和一般俗见苟合,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漢語大詞典》:牧羊儿(牧羊兒)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宋 杨万里 《饮酒》诗:“我本非搢绅, 金华 牧羊儿。”
(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 晋 兵屡败, 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 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 存信 也。’夫人駡曰:‘ 存信 , 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
(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 。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漢語大詞典》:蒙陋
蒙昧浅陋。宋史·隐逸传中·松江渔翁:“愿丐绪言,以发蒙陋。”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附呈拙製,祈不吝金玉,启诱蒙陋。”
分類:蒙昧浅陋
《漢語大詞典》:弊陋
(1).破旧粗劣。北史·列女传·姚氏妇杨氏:“以 姚氏 妇衣裳弊陋,特免其罪。”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幃簿器皿弊陋而不易。”
(2).指破旧粗劣之物。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于是悉撤弊陋而更新之。”
(3).愚劣、浅陋。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効,自分削黜,以彰众诫。”
(4).丑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有眇嫗,抱三岁女来,弊陋亦甚。”
《國語辭典》:鄙倍  拼音:bǐ bèi
鄙陋背理。《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作「鄙背」。
分類:浅陋背理
《國語辭典》:献曝(獻曝)  拼音:xiàn pù
书载古时宋国农民,冬日在太阳底下干活,感到温暖舒适,便觉得这是个妙法,想献给国君以求重赏。典出《列子。杨朱》。后比喻人的见识浅陋,视平常事物为珍奇,并妄想他人亦会欣赏重视。今日用法多含谦义。如:「我只是学作献曝,思虑不周之处,敬请海涵。」也作「曝献」。
《國語辭典》:褊陋  拼音:biǎn lòu
见识狭小浅陋。《史记。卷二三。礼书》:「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臣等闻学褊陋,不能明。」
《漢語大詞典》:疏陋
亦作“疎陋”。
(1).简陋。 唐 张鷟 游仙窟:“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
(2).浅陋,见闻不广。 宋 李纲 《澧阳与许崧老书》:“自古贤智不能自免者多矣。况以疎陋之姿,而值艰危之际,进不量其材力,退遂至於颠隮,罪大謫轻,夫復何道?” 明 李东阳 《送张兵部还南京诗序》:“惟予之譾薄疏陋,据非其地,无绩之可书者,於公兹行寧不大有所感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昭代典则﹞倣 朱子 《纲目》例,然详于制度,略于事跡,虽闻见疎陋,而体例尚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