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画楼(畫樓)  拼音:huà lóu
雕饰华丽的楼阁。唐。李峤〈晚秋喜雨〉诗:「聚霭笼仙阙,连霏绕画楼。」《红楼梦》第二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国语辞典》:江楼(江楼)  拼音:jiāng lóu
1.矗立于江边的楼房。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三:「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2.位于四川省绵阳县东边的楼台,约为唐代时所建。
《國語辭典》:青楼(青樓)  拼音:qīng lóu
1.指帝王住所,或豪贵之家豪华精致的楼房。多涂饰青漆,故称。《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曲允》:「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曲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
2.指妓院。南朝梁。刘邈〈采桑〉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唐。杜牧 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儒林外史》第三○回:「便是爱女色的要于青楼中求一个情种,岂不大错?」
《國語辭典》:山楼(山樓)  拼音:shān lóu
1.山间的楼房。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谷银沙,山楼石柱。」唐。孔德绍〈南隐游泉山〉诗:「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2.高楼。唐。王勃〈九成宫颂〉:「山楼兽矫,云台鸟次。」
3.供宴赏所搭建的彩楼。宋。王圭〈宫词〉:「山楼䌽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上元上。立棘盆》:「上乘平头辇从寺观出,由驰道入,穿山楼下过。」
《國語辭典》:妆楼(妝樓)  拼音:zhuāng lóu
妇人的闺房。唐。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两间卧房,上面小小一个妆楼,安排著花瓶、炉几,十分清雅。」
《国语辞典》:一层(一层)  拼音:yī céng
1.事情中的一端、一节。如:「这一层你就不可不防了!」
2.楼房一层。《儒林外史》第六回:「媳妇过来,自然在后一层;我照常住在前面,才好早晚照顾。」
3.称单数成薄片的物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早上我荒唐的很,实在饿急了,才蒙上一层老脸皮。」
4.在原事物上所衍生的影响力。《老残游记》第六回:「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
《漢語大詞典》:书楼(書樓)
(1).供藏书读书的楼房。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诗:“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咏》:“青纱臺上起书楼,緑藻潭中繫钓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七场:“ 梁兄 ,这里不是说话之处,请到小妹书楼小坐。”
(2).博学者的雅号。新唐书·李磎传:“ 磎 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 李书楼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楼者( 李蹊 号 李书楼 )。”
《國語辭典》:驿楼(驛樓)  拼音:yì lóu
供邮传人员和官员旅宿的处所。唐。杜甫〈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诗:「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分類:驿站楼房
《漢語大詞典》:市楼(市樓)
(1).市中楼房。又称旗亭。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夹 横桥 大道,市楼皆重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三国 吴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清 孙诒让 正义:“ 汉 市楼名旗亭,盖亦立旗於上。”又云:“ 汉 时市有市楼,为市吏候望之所。”
(2).市中楼房。又称旗亭。指酒楼。其上亦立帜以为标识。 唐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僧舍覆碁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 熙春楼 、 三元楼 、 五閒楼 ……已上皆市楼之表表者。” 胡怀琛 《赠王漱岩》诗:“市楼一日聚,话旧倍凄然。”
(3).星名。共六星,属天市垣。史记·天官书:“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漢語大詞典》:竹楼(竹樓)
用竹子建造的楼房。 唐 刘禹锡 《淮阴行》之二:“簇簇 淮阴 市,竹楼缘岸上。” 宋 王禹偁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宜围碁,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錚錚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张长 《边寨竹楼》:“我常怀念边寨的竹楼……竹楼,是一种竹木或纯粹竹子的结构,它由一架梯级总是奇数的木梯子通到上面。”
《漢語大詞典》:楼阴(樓陰)
楼房的影子。 唐 杜甫 《遣怀》诗:“水浄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之四:“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分類:楼房影子
《國語辭典》:明楼(明樓)  拼音:míng lóu
望楼、碉楼、炮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续录二》:「常见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以手招之,翩然而下,一无所损。」
《國語辭典》:楼窗(樓窗)  拼音:lóu chuāng
楼房的窗户。如:「很多公寓的楼窗为防偷窃而加装铁栏杆,但如果遇上火警,将很难救援。」《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则听得街上闹炒炒,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井亭桥有遗漏!』」《金瓶梅》第九回:「从楼后楼窗只一跳,顺著房山跳下人家后院内去了。」
《漢語大詞典》:入閤
1.进入房室。閤,我国旧时的一种楼房。后汉书·党锢传·巴肃:“县令见 肃 ,入閤解印授与俱去。”新唐书·裴寂传:“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卧内。”
2.指进入中央官署做官。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德宗 初,怏怏无奈,久而嘉之,其后入閤。”
3. 唐 代皇帝于朔望日在便殿接见群臣,称“入閤”。新五代史·杂传·李琪:“天子日御便殿见羣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羣臣,曰‘入閤’。”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日御 宣政 ,设殿中细仗兵部旗旛等於廷,朝官退,皆赐食。自 开元 后,朔望,宗庙上牙槃食。 明皇 意欲避正殿,遂御 紫宸殿 ,唤仗入閤门,遂有入閤之名,在 唐 时,殊不为盛礼。”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 唐 制,每遇坐朝日,即为入閤。”
《漢語大詞典》:楼榭(樓榭)
高台之上的房屋。亦泛指楼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韩王 听讼观臺,高十五仞,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於山岳。”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明 陈荩卿 《画眉序·初春同吴肃卿吴季常集欧阳惟礼昆仲云住阁看晴雪》曲:“贝闕鬱岧嶤,化日浮空雪逾皎。况君家楼榭,直上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