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婆薮槃豆法师传(婆薮槃豆法师传)  拼音:pó sǒu pán dòu fǎ shī zhuàn
书名。南朝陈真谛译。一卷。婆薮槃豆为梵文世亲的音译。古代北印度富娄沙富国有兄弟三人皆叫此名,但通行名称分别为无著、世亲、比邻持跋婆。本书主要是无著、世亲的传略,为研究无著和世亲的最重要史料。
《漢語大詞典》:番经厂(番經廠)
明 代宫中习念梵文经咒的地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番经厂,习念西方梵唄经咒,宫中 英华殿 所供西番佛像,皆陈设近侍司其香火,其 隆德殿 、 钦安殿 香火,亦各有司也。”
《漢語大詞典》:梵册贝叶(梵册貝葉)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称。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漢語大詞典》:白萝门书(白蘿門書)
古 印度 婆罗门教的经书。如《奥义书》《梨俱吠陀》等。均用梵文写成。白萝门,即婆罗门。 章炳麟 《国故论衡·诸子学》:“九流皆言道,道者彼也,能道者此也。白萝门书谓之陀尔奢那,此则言见。”
《漢語大詞典》:呾刹那
(刹chà)梵文音译。古 印度 计时单位。约相当于现今的1.6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漢語大詞典》:呾叉始罗(呾叉始羅)
梵文音译。古代北 印度 国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 呾叉始罗国 周二千餘里……地称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
《漢語大詞典》:七级浮图(七級浮圖)
亦作“ 七级浮屠 ”。 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 ,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后,你千万带隻眼睛,收留回去,抚养成人,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欧阳山 《苦斗》五:“ 周炳 不大在意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漢語大詞典》:平等法会(平等法會)
佛教语。即无遮会(梵文意译)。原意为五年一次的大斋会。谓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南史·梁纪中:“帝幸 同泰寺 ,设平等法会。”
《國語辭典》:三藐三菩提  拼音: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佛教用语。为梵语samyaksaṃbodhi的音译。意译为正等正觉。佛教谓最究竟的觉悟。《妙法莲华经》卷二:「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漢語大詞典》:三摩钵提(三摩鉢提)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为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翻观也;毘婆舍那,翻观幻也。”参见“ 三昧 ”。
《國語辭典》:三昧  拼音:sān mèi
1.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成实论》卷一二:「今当论三昧。问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处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诀要、窍门。《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纯传》:「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漢語大詞典》:曼殊室利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 中国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 山西 五台山 。与 普贤 左右随侍 释迦牟尼 ,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菟罗国:“ 释迦如来 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 舍利子 …… 曼殊室利 诸菩萨窣堵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