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革命文学(革命文學)
指 中国 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 李大钊 、 邓中夏 、 恽代英 、 萧楚女 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 蒋光慈 、 郭沫若 等又相继重新倡导。1928年初在 上海 展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论争,论争中初步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鼓舞了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斗争。
《國語辭典》:儿童文学(兒童文學)  拼音:ér tóng wén xué
专为儿童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字浅明,富有趣味,适合儿童的年龄、智力、兴趣。如儿歌、神话、童话等。
《國語辭典》:黄色文学(黃色文學)  拼音:huáng sè wén xué
以色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内容庸俗猥亵。
《漢語大詞典》:国防文学(國防文學)
1936年初, 上海 文艺界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而提出的口号,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的口号,例如‘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抗日文艺’……等等,我以为是无碍的。”
《國語辭典》:比较文学(比較文學)  拼音:bǐ jiào wén xué
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一国或一种语言的文学对他国或另一种语言文学的影响,及特殊关系的学术类别。
《漢語大詞典》:暴露文学(暴露文學)
指只揭露社会黑暗面,而不能指出光明前景的文学。此类暴露文学,在 清 朝末年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多以小说形式出现,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也把这种小说叫做“谴责小说”。参阅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國語辭典》:报告文学(報告文學)  拼音:bào gào wén xué
一种具有新闻特点叙事性文学。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为题材,并用文学的角度、技巧来表达、报导。也作「报导文学」。
《國語辭典》:达尔文学说(達爾文學說)  拼音:dá ěr wén xué shuō
达尔文所主张有关生物演化(或称进化)过程的学说。他认为,生物在同种或异种的个体之间作激烈的竞争,又因暴露在环境威胁之下,结果能适应环境者生存,不能适应者灭亡。这种自然淘汰的过程,使生物保存其有利繁衍的适应性,进而促成其遗传因子,趋向能适应环境的型态演化。也称为「达尔文主义」。
《国语辞典》:纯文学(纯文学)  拼音:chún wén xué
注重文学形式、表达技巧,且以抒情和唯美为圭臬的文学作品。相对于杂文学而言。
《漢語大詞典》:平民文学(平民文學)
(1). 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 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2).指民间文学。
《漢語大詞典》:市民文学(市民文學)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宋 元 明 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國語辭典》:射电天文学(射電天文學)  拼音:shè diàn tiān wén xué
一种用无线电技术,研究天体发射出的电波的科学。即利用电波和光波等电磁辐射波探索宇宙。
《國語辭典》:说唱文学(說唱文學)  拼音:shuō chàng wén xué
一种以讲说和演唱表现故事情节的民间文学。参见「讲唱文学」条。
《國語辭典》:山林文学(山林文學)  拼音:shān lín wén xué
旧称吟咏风月、超脱尘世的隐逸文学。
《國語辭典》:口头文学(口頭文學)  拼音:kǒu tóu wén xué
不用文字记载而靠口耳相传的文学。如:「研究人员遍访各个村落,采集珍贵的口头文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