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鼓柷
敲击柷。柷,古乐器名。古代奏乐之初,必先击柷。《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辽史·礼志五:“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五钟皆应,工人鼓柷,乐作。”
《漢語大詞典》:门瓣(門瓣)
犹门环。门铺所衔的舌瓣,用它敲击门铺以叫门。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剑合钗圆》:“把雕鞍勒住胡奴唤,乱敲门瓣,辞敲门瓣。”参见“ 门铺 ”。
分類:门环敲击
《漢語大詞典》:门铺(門鋪)
即铺首。旧式门上衔住门环的底座,多用铜制成,作虎、狮等形。 唐 李贺 《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漢語大詞典》:敲拍
敲击,拍打。 前蜀 顾夐 《甘州子》词:“红鑪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
《漢語大詞典》:三棒鼓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通俗编·俳优引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 吴 越 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 江 北 凤阳 男子尤善,即 唐 三杖鼓也。 咸通 中, 王文举 好弄三杖鼓,打撩万不失一,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又能夹一刀弄之。” 关启普 《扑不灭的火》:“一天,我们村上出现了几个唱大鼓的。他们敲着三棒鼓,开头唱的是《水浒》《三国》里的故事;等人多了,他们就唱起新编的《翻身谣》来。”
《漢語大詞典》:撞木
(1).敲击钟磬之木。文献通考·乐十二:“撞木:古者撞鐘击磬,必以濡木,以上两坚不能相和故也。”
(2).撞车上的部件。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五·撞车图说:“撞车:上设撞木,以铁叶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飞梯临城,则撞之。”参见“ 撞车 ”。
《國語辭典》:撞车(撞車)  拼音:zhuàng chē
1.在木制的板车上,设有铁叶包裹的撞木,是古代用来守城或攻城的器械。《旧唐书。卷五四。列传。窦建德》:「建德纵撞车抛石,机巧绝妙,四面攻城,陷之。」
2.车辆互相冲撞。如:「这部警匪片出现许多撞车的惊险镜头。」
《国语辞典》:铴锣(铴锣)  拼音:tāng luó
一种铜制的小锣,演奏时以木片敲击。《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漢語大詞典》:啌啌
(1).象声词。敲击声。 萧红 《牛车上》:“吃完了早饭,我就在门前喂猪,一边啌啌地敲着槽子,一边嗃唠嗃唠地叫着猪。”
(2).象声词。咳嗽声。 王西彦 《麻舅舅丢掉一只胳膊》:“于是他冷笑了一下,啌啌地干咳起来。”
《国语辞典》:擗踊拊心  拼音:pì yǒng fǔ xīn
擗,拍打胸部。踊,以脚顿地。拊,敲击。擗踊拊心形容捶胸顿足,哀痛万分的样子。汉。扬雄〈元后诔〉:「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
《国语辞典》:打梆子  拼音:dǎ bāng zi
梆子,竹制或木制的响器,古人巡夜打更时用以敲击发声。「打梆子」指打更巡夜。《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如今可到总铺门口去,有觅人打梆子,早晚勤谨,可以度日。」《红楼梦》第五九回:「穿堂内又添了许多小厮们坐更打梆子,已安插得十分妥当。」
《国语辞典》:咇咇  拼音:bì bì
1.哀鸣。
2.拟声词。形容敲击或爆裂的声音。也作「必剥」。
《国语辞典》:榔搥  拼音:láng chuí
可用来敲击东西的锤子。《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心头犹如几百个榔搥打著,急问其故。」也作「郎搥」。
《国语辞典》:钢凿(钢凿)  拼音:gāng záo
钢铁制的凿子。前端为锋利的刃口,另一端用锤子敲击,用来铲削各种材料的表面或凿洞。
《国语辞典》:叮叮咚咚  拼音:dīng dīng d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较具规律的敲击声或乐声。如:「棒棰打在琴键上,叮叮咚咚的响,非常悦耳动听!」
《国语辞典》:叮咚叮咚  拼音:dīng dōng dīng dōng
拟声词。形容有规律的敲击声或乐声。如:「琴音叮咚叮咚的传来,悠扬悦耳,使人陶醉。」
《国语辞典》:打路庄板(打路庄板)  拼音:dǎ lù zhuāng bǎn
古代算命先生手执路庄板,沿街敲击作声,通报使人闻知。后用「打路庄板」代称算命。《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我们这里打路庄板的先生真是瞎帐,这是江右来的,必定是有些意思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