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冲激(沖激)  拼音:chōng jī
冲动愤激。《三国演义》第五六回:「箭疮未愈,因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绝于地。」
《國語辭典》:冲激(衝激)  拼音:chōng jī
1.引发激动。《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毒已入骨,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
2.冲撞、冒犯。《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庞某不知高低,夜来冲激老爷,被老爷拿了。」
《漢語大詞典》:敲铿(敲鏗)
敲击。铿,撞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鏗。”
分類:敲击撞击
《國語辭典》:澎濞  拼音:pēng pì
拟声词。形容水声。《文选。马融。长笛赋》:「争湍苹萦,汩活澎濞。」
《國語辭典》:火药(火藥)  拼音:huǒ yào
受冲击或受热,即起剧烈化学变化而产生高热及大量气体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最早用于辟邪、驱鬼和娱乐,宋朝时始用于军事。是中国三大发明之一。
《漢語大詞典》:磨戛
摩擦撞击。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抽毫更唱和,剑戟相磨戛。”
分類:摩擦撞击
《漢語大詞典》:叮咚
象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明 唐寅 《绮疏遗恨·砧杵》诗:“忍抛砧杵谢芳菲,敲断叮咚梦不归。”红楼梦第八七回:“走近 瀟湘馆 ,忽听得叮咚之声。” 张天翼 《最后列车》:“身上悬灯似地挂着那些捞什子叮咚叮咚响。” 碧野 《山泉水暖》:“在一个深谷里,山风送来铁马的叮咚。”
《國語辭典》:发火(發火)  拼音:fā huǒ
1.起火。《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2.枪炮击发。如:「扳机虽然扣了,却没发火,看来这把手枪发生故障了。」
3.动怒、发脾气。如:「别惹他发火。」
《國語辭典》:鏦鏦  拼音:cōng cō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碰击的声音。宋。欧阳修〈秋声赋〉:「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漢語大詞典》:激薄
接触,撞击。 汉 王充 论衡·龙虚:“太阳火也,云雨水也,水火激薄则鸣而为雷。”
分類:接触撞击
《國語辭典》:叮当(叮噹)  拼音:dīng dāng
1.拟声词。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击的声音。《西游记》第一一回:「只见那壁环佩叮当,仙香异常。」《红楼梦》第五三回:「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也作「玎珰」、「丁当」。
2.一种和尚做佛事所用的法器。形如铜锣,有木把。后亦指孩童所玩的小锣。《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小孩子吹的箫,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
3.引申为打破东西。《金瓶梅》第五八回:「如何恁拿出来?一时叮当了我这镜子,怎了?」
《國語辭典》:叮当(叮噹)  拼音:dīng dāng
冲突、动武。如:「他们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当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铮摐(錚摐)
象声词。常形容金属撞击声、乐器演奏声、流水声等。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 蜀 弦錚摐指如玉,皇帝弟子 韦 家曲。”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敲竹鬭錚摐,弄泉争咽嗢。”
《漢語大詞典》:风铁
即铁马。悬挂在檐下的铁片,风吹时撞击有声。 宋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之四:“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元 袁桷 《送曾编修》诗:“砖花窥日轮,井藻旋风铁。”
《國語辭典》:砰然  拼音:pēng rán
形容大响声。《列子。汤问》:「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忽见画像,以为奇鬼,取案上端砚仰击之,大声砰然,震动户牖。」
《漢語大詞典》:砯砰
象声词。形容因辗压、摩擦、撞击等造成的声响。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驰门填偪仄,竞墅辗砯砰。” 明 张四维 《双烈记·酬功》:“杀气砯砰撼山岭,蔽天日旌旗荡影。” 清 钱谦益 《山东兖州府滕县知县特赠太仆寺少卿姬公墓志》:“公之之 滕 兮, 汴 冰砯砰。”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巍峩坐堂皇,鞭雷车砯砰。”
《漢語大詞典》:毂毂(轂轂)
(1).象声词。形容珠玉落地声。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 四郎 怒,以酒卮击牙盘一声,其柱上明珠,轂轂而落,暝然无所覩。”
(2).象声词。形容波浪撞击山崖声。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怒鲸瞪相望,吹浪山轂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