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0,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定员
如仪
按籍
失期
依常
直行
分当
按月
功课
叙迁
推功
年表
论理
必修
平则
《漢語大詞典》:定员(定員)
(1).规定的人员编制名额;按照规定能容纳的人数。宋史·职官志九:“﹝客省使﹞旧无定员。”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如:这辆客车的定员是五十五人。
(2).规定人员编制名额。南齐书·崔祖思传:“正乐定员,唯置三百八十八人。”宋史·职官志四:“ 孝帝 即位,詔馆职储养人才,不可定员。”
《漢語大詞典》:如仪
按照仪式。例如:行礼如仪。
分類:按照仪式
《漢語大詞典》:按籍
按照簿籍或典籍。宋史·职官志四:“时其曝凉而封籍其数,若进御及颁给,则按籍而出之。” 明 方孝孺 《王子文字解》:“自有名字以来,人以美言加其身者宜亦众矣,而传于世者可得按籍而计,岂非躬行有不至乎?” 明 李贽 《李生十交文》:“聊以与之游,不令人心神俱爽,贤於按籍索古,谈道德,説仁义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亟欲查閲,何以按籍而即得乎?”
《國語辭典》:失期  拼音:shī qí
违约、失约。《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次日又令人下战书,责以失期之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准造宅上。」
《漢語大詞典》:依常
按照常例。后汉书·张禹传:“方谅闇密静之时,不宜依常有事於苑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崩, 孝武 年十餘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國語辭典》:直行  拼音:zhí xíng
1.依直线行走。如:「请往前直行,不要转弯,就到车站了。」
2.按照正道行事。如:「为人处事只要直行,就不怕他人的批评。」《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直接。如:「可直行向批发商购买,不需经过中间人。」
《漢語大詞典》:分当
按照职分应当;理当。例如: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国语辞典》:按月  拼音:àn yuè
每月,按照月分。如:「他按月缴纳电话费。」《三国演义》第九六回:「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镜花缘》第四○回:「今命查勘,凡嫠妇苦志守节,家道贫寒者,无论有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资,以养其身。」
《國語辭典》:功课(功課)  拼音:gōng kè
1.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进度、成绩。《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
2.学生的课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忍不住要请教些实在的功课,先生没法,只得出去买了几张暗射地图。」也作「工课」。
3.佛教徒的早、晚课,内容包括唱赞、诵经、持咒等。
《漢語大詞典》:叙迁(敍遷)
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官职。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五年﹞二月辛卯,詔罢京朝官用保任敍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
《漢語大詞典》:推功
(1).推举功勋;按照功劳。韩非子·人主:“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
(2).推让功绩。后汉书·应奉传:“ 奉 勤设方略,贼破军罢, 緄 推功於 奉 ,荐为司隶校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每居卑而推功,虽处泰而滋恭者,谦人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徐勣 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 文 所不敢任也。”
《國語辭典》:年表  拼音:nián biǎo
1.按照年代先后次序,记载史事或人物事迹而编成的表格。表列历史治乱兴衰的大概,可补志、传的不足。如《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2.将个人的生平经历、著作等,按时间先后条列而成的表。如:「从某作家的著作年表中,可以大概得知他的生平学术成就。」也称为「年谱」。
《國語辭典》:论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论说道理,逻辑学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则辩證正误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谏说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2.照道理说。《红楼梦》第二九回:「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论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该先到他家相见订交。」
《國語辭典》:必修  拼音:bì xiū
一定要修习。
《漢語大詞典》:平则(平則)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 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