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心乱(心乱)  拼音:xīn luàn
心思迷乱。汉。蔡邕〈隶势〉:「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三国演义》第七二回:「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漢語大詞典》:乱心(亂心)
作乱的心思。左传·昭公二年:“尔有乱心,无厌,国不女堪。”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降祸於 周 ,俾我兄弟并有乱心。”
《國語辭典》:头绪(頭緒)  拼音:tóu xù
1.端绪、线索。《红楼梦》第一三回:「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
2.条理,事物的先后次序。《福惠全书。筮仕部。卷一。查全书》:「庶知其头绪,以便预为筹画。」
3.比喻意绪、心绪。宋。黄庭坚 次韵王稚川客舍诗:「身如病鹤翅翎短,心似乱丝头绪多。」
《漢語大詞典》:奸心(姦心)
坏心思;作恶之心。荀子·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姦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姦心。”汉书·诸侯王表:“是故 王莽 知 汉 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姦心。”《隋书·刘昉传》:“口请自新,志存如旧,亦与 士彦 情好深重,逆节姦心,尽探肝鬲。”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今置在 容州 ,则 邕州 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姦心。”
《漢語大詞典》:静虑(静慮)
(1).涤除一切杂念。太平广记卷十九引 唐 卢□ 《逸史·李林甫》:“相公安神静虑,万想俱遣。”云笈七籤卷三二:“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的意义是澄心静虑,坐禅入定,绝灭一切妄念,专心求解脱。”
(2).静心思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幸多暇日,自求诸己,研精静虑,贞观厥美。”宋史·苏轼传:“平居静虑,亦尝有忧於此乎!”
(3).佛教语。犹禅定。谓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八:“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
《國語辭典》:灵机(靈機)  拼音:líng jī
1.神奇的计策。唐。王勃〈拜南郊颂序〉:「振长策以叙诸侯,设灵机而制群动。」
2.突来的巧思。如:「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國語辭典》:匠心  拼音:jiàng xīn
如工匠精巧细致的创作心思。唐。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之一:「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也作「匠意」。
《漢語大詞典》:积思(積思)
(1).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 ,终於 孝平 、 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
(2).刻骨相思。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一:“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佳人忽千里,幽闺积思生。”
《國語辭典》:欺心  拼音:qī xīn
使坏心眼。《西游记》第七回:「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我猜你待要欺心,又没那胆,是也不是?」
《漢語大詞典》:游思
谓不专一的心思。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三时记:“工夫不密,内有游思,则主不一;外有惰行,则仪不飭,非敬也。”
《漢語大詞典》:巧心
(1).机巧之心。《汉书·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2).巧妙的心思。 胡朴安 《师子林》诗:“有客 胥臺 归,语我 师子林 。奇石甲天下,叠寘尤巧心。”
《國語辭典》:慧心  拼音:huì xīn
1.心思敏慧。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此公慧心妙舌,坡公后一人而已。」
2.具有智慧的心。《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國語辭典》:心苗  拼音:xīn miáo
心意。元。汤式。赛鸿秋〈一会家想多情套。伴读书〉曲:「有一日夫妻美满身荣耀,常言道青霄有路终须到,才称了心苗。」《西游记》第三九回:「那话儿只有三人记得。原是我佛如来心苗上所发,传与观世音菩萨。」
《漢語大詞典》:野思
(1).鄙陋的情思。谦称。《宋书·符瑞志下》:“谨献颂一篇,野思古拙,意及庸陋。”
(2).闲散自适的心思。 唐 李嘉祐 《送严维归越州》诗:“乡心缘緑草,野思看青枫。” 宋 苏辙 《咏竹》之一:“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國語辭典》:冥思  拼音:míng sī
深深地思索。如:「冥思静坐」、「冥思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