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衙戟
官衙卫士所执之戟。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豹尾交衙戟,虯鬚捧佩刀。”
分類:官衙卫士
《漢語大詞典》:衙会(衙會)
官衙集合议事。 唐 韩愈 《韩府君墓志铭》:“﹝司録 韩绅卿 ﹞事故宰相 崔圆 。 圆 狎爱州民 丁 某,至顾省其家。后大衙会日,司録君趋以前,大言曰:‘请举公过,公与小民狎,至至其家,害於政。’”
《漢語大詞典》:受官厅(受官廳)
官衙的大堂。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空立着判黎庶受官厅,理军情元帅府。”
分類:官衙大堂
《国语辞典》:补词(补词)  拼音:bǔ cí
1.古代官衙里告状人未具诉状,案子既已接受,应补状词,以为审问依据。《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词来,当下补了词,出差拘齐了人,挂牌,第三日午堂听审。」
2.在叙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馀与述词有关的人、物、时、地等,用来达成补充作用的词,皆称为「补词」,有受事、关切、交与、凭藉、处所、时间、原因、目的多种补词。也称为「补语」。
3.补足主述语意思的词。如「好得很」。「很」即为「好」的补词。也称为「补语」。
《漢語大詞典》:皂役
旧时官衙中的差役。《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理刑﹞喝叫皂役,重打四十,又夹一夹棍,教他从实供招来踪去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浩劫前定:“县中自僕从书吏以至皂役,无不为贼耳目者。”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阶右有吆喝声,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手持竹板杖,由右手出场。”
分類:官衙差役
《國語辭典》:撺箱(攛箱)  拼音:cuān xiāng
将状子投入官衙所设的告状箱中。元。杨瑀〈山居新话〉:「桑哥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张左丞、董参政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桑哥欲去之而未能,是时都省告状撺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则听的鼕鼕传击鼓,偌偌报撺箱!」也作「抛箱」、「撺厢」。
《國語辭典》:喝撺箱(喝攛箱)  拼音:hè cuān xiāng
官吏坐堂时,衙役齐声吆喝,并开状箱受理案件,称为「喝撺箱」。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今日升厅坐早衙,祗候人那里?与我喝撺箱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今日升厅坐早衙,张千,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也作「喝撺厢」。
《國語辭典》:点卯(點卯)  拼音:diǎn mǎo
旧时官署在卯时上班,由长官点名,称为「点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一行人离了石麟街径望县前来,恰值相公坐晚堂点卯,众人等点了卯,一齐跪过,俱禀知县相公。」《六部成语注解。吏部》:「点卯:各部书吏官役人等每月一次或二三次由司官按名查验曰:『点』。」
《漢語大詞典》:斋钟衙鼓(齋鐘衙鼓)
斋堂的钟声和官衙的鼓声。比喻单调乏味的生活。 清 汪琨 《水龙吟·送龚璱人出都》词:“彼此斋鐘衙鼓,料难忘,分襟情绪。”
《国语辞典》:马挠子(马挠子)  拼音:mǎ náo zi
马夫。为清代官衙里专门管马的役夫。也称为「马牌子」、「马牢子」。
《漢語大詞典》:房科
旧时官衙里的下级办事人员。《冷眼观》第十九回:“他一向就是做制臺衙门的房科。”
《漢語大詞典》:机密房(機密房)
古代官衙中掌管机密的机构。《水浒传》第三十回:“﹝ 张都监 ﹞连夜便把贜物封了,且叫:‘送去机密房里监收,天明却和这厮説话!’”
《國語辭典》:喝撺箱(喝攛箱)  拼音:hè cuān xiāng
官吏坐堂时,衙役齐声吆喝,并开状箱受理案件,称为「喝撺箱」。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今日升厅坐早衙,祗候人那里?与我喝撺箱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今日升厅坐早衙,张千,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也作「喝撺厢」。
《漢語大詞典》:号件(號件)
(1).旧称官衙正在审理的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至于上司号件未完,差舍守催,经承每日供给,肥肉大酒,唤唱包娼,及其临行,需索差钱路费,非五十金、百金不止。”
(2).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國語辭典》:白日见鬼(白日見鬼)  拼音:bái rì jiàn guǐ
1.比喻官员、官衙非常清闲。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自元丰官制,尚书省复二十四曹,繁简绝异,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2.比喻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龙香嘻的一笑道:『白日见鬼!枉著人急了这许多时。』」
《漢語大詞典》:柢枑
古代官衙或军营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辽史·耶律仁先传:“﹝ 耶律仁先 ﹞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餘骑阵柢枑外。”辽史·国语解:“柢枑:宫卫门外行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