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茶饼(茶饼)  拼音:chá bǐng
1.将茶叶压制成饼状,称为「茶饼」。宋。冯时行〈山居〉诗:「酒缸开半熟,茶饼索新煎。」
2.婚礼纳䌽奠雁,礼品中有茶叶、龙凤饼等,由男家送与女家,后由女家分送女家亲友,藉以通告吉期,其物除茶与饼外,尚有脂粉等,统称为「茶饼」。
《国语辞典》:红毯(红毯)  拼音:hóng tǎn
红色的地毯。因常用于婚礼时,铺设供新人进入礼堂之用。故借指婚姻。如:「经过多年交往后,他俩终于携手步上红毯,共组家庭。」《西游记》第七九回:「桌挂绣纬生锦艳,地铺红毯幌霞光。」
《漢語大詞典》:来妇(來婦)
古婚礼,妇到夫家,次日天明始见舅姑(夫之父母);若舅姑已亡,则于三月后至庙中参拜,祝辞称新妇为来妇。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妇执笲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郑玄 注:“来妇言来为妇。”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於禰,成妇之义也。’” 孔颖达 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於庙中以礼见於舅姑,其祝辞告神,称来妇也。谓选择吉日,妇亲自执饌以祭於禰庙,以成就妇人盥馈之义。”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庙见舅姑称来妇,其礼最重。”
《國語辭典》:婚事  拼音:hūn shì
结婚的一切事宜。如:「他们为了准备婚事忙得不可开交。」
《漢語大詞典》:宾相(賓相)
(1).指引导、相助的人。宾,通“ 儐 ”。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
(2).举行婚礼时赞礼者。 元 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浄]老爷老夫人,宾相叩头。[外]起来。今日是黄道吉日,我与二位小姐招赘文武状元,你与我赞礼成亲。”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赘皋》:“宾相是我,成就人间好事多。”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小女原不是他所生,儘他一声,不来就罢。叫宾相赞礼。”
《國語辭典》:媵御  拼音:yìng yù
1.婚礼中男女双方的侍从。《仪礼。士昏礼》:「媵御沃盥交。」唐。贾公彦。疏:「云媵,送也,谓女从者也,即侄娣也。云御,……谓夫家之贱者也。」
2.侍妾。《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及窃伪号,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粱肉。」
《國語辭典》:交拜  拼音:jiāo bài
1.相对而拜。《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唐纪七十三。僖宗光启三年》:「与师铎相见于延和阁下,交拜如宾主之仪。」
2.旧式婚礼中夫妇对拜的仪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请出女儿交拜成礼,且应佳期;一应未备礼仪,婚后再补。」
《國語辭典》:纱罩(紗罩)  拼音:shā zhào
1.一种遮蔽食物的器具。用竹木或粗铁丝制成骨架,上蒙细网目的织品,可免苍蝇、蚊虫飞集。
2.一种用于煤气灯或挥发油灯上的罩子。用亚麻等纤维编成网状,浸于硝酸钍、硝酸锶浓液中制成,遇热即发强光。由奥人Auer发明。
《國語辭典》:伴郎  拼音:bàn láng
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也称为「男傧相」。
《國語辭典》:摈相(擯相)  拼音:bìn xiàng
1.摈,在外接待宾客。相,在内赞礼。傧相指辅助主人迎宾行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礼记。深衣》:「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也作「傧相」。
2.结婚典礼中,引导新郎、新娘行礼的人。也作「傧相」。
《國語辭典》:交礼(交禮)  拼音:jiāo lǐ
1.来往的礼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官守,守其交礼。」
2.婚礼中新人交拜的礼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國語辭典》:交拜  拼音:jiāo bài
1.相对而拜。《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唐纪七十三。僖宗光启三年》:「与师铎相见于延和阁下,交拜如宾主之仪。」
2.旧式婚礼中夫妇对拜的仪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请出女儿交拜成礼,且应佳期;一应未备礼仪,婚后再补。」
《國語辭典》:认亲(認親)  拼音:rèn qīn
旧俗男女婚后,双方亲属初次会晤,称为「认亲」。后泛指彼此相认为有亲属关系。《儒林外史》第三回:「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红楼梦》第四九回:「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我们都不认得。奶奶姑娘们快认亲去。」
《國語辭典》:纳徵(納徵)  拼音:nà zhēng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四礼。男方择一吉日,送礼物章服到女家的礼节。《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礼记。昏义》:「纳徵、请期。」唐。孔颖达。正义:「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也称为「纳币」。
《國語辭典》:纳币(納幣)  拼音:nà bì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纳徵。参见「纳徵」条。《公羊传。隐公二年》:「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下采即是纳币,合卺系是交杯。」
《漢語大詞典》:纳礼(納禮)
旧时婚礼中男方向女方送财礼。《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相府寻亲,侯门纳礼,兀自拒他不屑。”
《漢語大詞典》:喜歌
旧式婚礼时为新婚夫妇祝颂的歌曲。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八:“几个唱喜歌的开始运转喉咙:‘一进门来喜气冲,鸳鸯福禄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