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衡
古天文学称黄道与天赤道相交点为“中衡”。周髀算经卷下:“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 唐 杨炯 《浑天赋》:“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黄道赤道亦殊涂而同归。”
《漢語大詞典》:阳闲(陽閒)
亦作“ 阳间 ”。
(1).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房宿南二星的中间。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阳閒,骄恣。阳星,多暴狱。” 司马贞 索隐:“南为阳閒,北为阴閒,则中道房星之中閒也。”
(2).人世间。相对“阴间”而言。《四游记·华光闹蜻蜓观》:“我去阳间,又收得一白蛇精。” 清 袁枚 新齐谐·七盗索命:“盗亦有道,吾无如何,汝姑回阳间,一别妻孥可也。” 茅盾 《速写》二:“我怕要一定无疑地以为阳间的我此时正站在阴阳镜前面看见了在冥国的她的倩影!”
《漢語大詞典》:交宫
古天文学术语。谓太阳运行与黄道十二宫相交的位置。清史稿·时宪志一:“敬授人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刻为重。”
《漢語大詞典》:皆既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 晋 杜预 注:“既,尽也。皆既者,正相当而相奄閒疏也。”
《漢語大詞典》:食分
天文学用语。指日、月被食的程度。食,通“ 蚀 ”。清史稿·时宪志一:“日月食分异同,距度在月食为太阴心实距地景之心,在日食为日月两心之距,但日食不据实距而据视距。”
《漢語大詞典》:全食
亦作“ 全蚀 ”。 天文学名词。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简称。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处在月影之内,则在其本影内的人完全见不到太阳,称“日全食”。在望日,如果地影掩蔽整个月球,地面上的人便见不到月球,称“月全食”。
分類:天文学
《國語辭典》:三仪(三儀)  拼音:sān yí
1.天、地、人。汉。扬雄《太玄经。卷七。玄摛》:「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2.赤道、夏至、冬至的三线。《辽史。卷四四。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
《國語辭典》:卫星(衛星)  拼音:wèi xīng
1.凡环绕行星周围运行的天体,称为「卫星」。如月球为地球的卫星。
2.人造卫星的简称。参见「人造卫星」条。
3.附属的。如:「卫星城」、「卫星工厂」。
《國語辭典》:背气(背氣)  拼音:bèi qì
昏厥。《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傥然遇著个背了气的人,只鼓打一阵铜旋子就好了。」
《國語辭典》:大冲(大沖)  拼音:dà chōng
民间称阴阳五行不调和,与人事有所冲煞为「大冲」。
《國語辭典》:大冲(大衝)  拼音:dà chōng
冲,通道。大冲指大道。《西游记》第一○回:「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
《漢語大詞典》:缀术(綴術)
(1).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测算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前世修历,多只增损旧历而已,未曾实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録之。满五年,其间剔去云阴及昼见日数外,可得三年实行,然后以算术缀之,古所谓‘缀术’者此也。”
(2).亦作“ 缀述 ”。书名,算经十书之一。 南朝 齐 祖冲之 撰,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又见《律历志》南齐书南史《祖冲之传》皆作“缀述”。 唐 王孝通 《〈缉古算经〉进书表》谓为 祖暅之 作。 唐 代明算科用书十二种,中有《缀述》,学习年限为三年。该书久已失传,据隋书·律历志《〈缉古算经〉序》九章算术( 李淳风 注),《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
《漢語大詞典》:留逆
天文学名词。行星由东向西运行叫逆行,当它改为由西向东而顺行的时候,叫做“留逆”。后汉书·律历志下:“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归一也,步术生焉。”
《漢語大詞典》:留退
(1).留止以至倒退。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
(2).天文学名词。即留逆。清史稿·时宪志四:“合伏后距太阳渐远,为晨见东方顺行。顺行渐迟,迟极而退为留退。”参见“ 留逆 ”。
《漢語大詞典》:留逆
天文学名词。行星由东向西运行叫逆行,当它改为由西向东而顺行的时候,叫做“留逆”。后汉书·律历志下:“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归一也,步术生焉。”
《漢語大詞典》:星书(星書)
古代天文学书籍。亦指星相占卜之书。南齐书·河南匈奴传:“ 拾寅 子 易度侯 好星文,甞求星书,朝议不给。”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店主人即去房中取出一本择日的星书来。”
《漢語大詞典》:大衍历(大衍曆)
唐 代历法名。一名《开元大衍历》。为 唐 代天文学家僧 一行 所造。 开元 九年,因《麟德历》日食不验,诏 一行 作新历。 一行 测各地纬度,南至 交州 ,北尽 铁勒 。十五年历成而 一行 卒。因 一行 用大衍之数立说,故名《大衍历》。从 开元 十七年(公元729年)起,至 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大衍历》共施行二十九年。它对后代历法的编订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