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一坑
南史卜天与传天与弟天生少为队将十人同火屋后有一坑广二丈十人共跳之皆度唯天生坠天生乃取实中苦竹剡其端使利交横布坑内更呼等类共跳并惧不敢天生乃复跳之往反十馀曾无留碍众并叹服
《漢語大詞典》:坑焚
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南史·儒林传序:“自 秦氏 坑焚,其道用缺。”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见和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嬴氏 并六合,势尊丞相 斯 ,加於挟书律,尽取坑焚之。” 明 李东阳 《书耿氏家藏公牍后》:“又幸而不罹于坑焚之厄,以待图籍之收,盖亦难矣。”
《漢語大詞典》:焚坑
见“ 焚书坑儒 ”。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骈字类编》:坑中
魏书穆崇传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
《漢語大詞典》:银坑(銀坑)
产银或铅、锑的矿坑。 唐 章孝标 《送张使君赴饶州》诗:“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 宋 叶适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废 永丰 银坑,还社仓於民。”
分類:矿坑
《漢語大詞典》:坑户
唐 宋 以来采掘金属矿的在籍专业户。《旧唐书·食货志上》:“其天下自 五岭 以北,见採银坑,并宜禁断。恐所在坑户,不免失业,各委本州府长吏劝课,令其採铜,助官中铸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所取银鑛皆碎石……黑者乃银,用麪糊团入铅,以火煅为大片,即入官库。俟三两日再煎成碎银,每五十三两为一包,与坑户三七分之;官收三分,坑户得七分。”
分類:采掘金属
《漢語大詞典》:坑降
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 唐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诗:“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总叙》:“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践 之问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晋 之释原。”
《漢語大詞典》:金坑
金矿。旧唐书·德宗纪上:“庚午,詔: 邕州 所奏金坑,诚为润国,语人以利,非朕素怀。其坑任人开採,官不得禁。”宋史·太宗纪二:“己巳,废 邵武军 归化县 金坑。”
分類:金矿
《漢語大詞典》:坑赵(坑趙)
史载, 秦 将 白起 破 赵 ,活埋 赵 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 唐 杜甫 《聂耒阳书致酒肉》诗:“人非西諭 蜀 ,兴在北坑 赵 。”
分類:白起活埋
《漢語大詞典》:坑坎
(1).高低不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军士曰:‘小路投 华容道 ,却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 清 戴名世 《与赵良冶书》:“蹀躞於坑坎之途,驰骤於污泥之阪,则其害岂特颠仆而已哉!”
(2).洼地;坑穴。《西游记》第八四回:“真个 三藏 依言,一行都闪下路来,到一个坑坎之下坐定。”《西游记》第十三回:“﹝一行三人﹞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
《國語辭典》:泥坑  拼音:ní kēng
1.烂泥淤积的洼地。如:「天雨路滑,有一机车骑士不小心跌入泥坑中。」
2.比喻难以摆脱的复杂而不安全的处境。唐。韩愈〈病鸱〉诗:「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國語辭典》:坑杀(坑殺)  拼音:kēng shā
1.活埋。《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乃令裴蕴穷其党与,诏郡县坑杀之,死者不可胜数。」
2.陷害、构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潭知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
分類:活埋七章
《國語辭典》:水坑  拼音:shuǐ kēng
积水的洼地。如:「天黑了,街上没灯,一不小心就会踩进水坑里。」《太平广记。卷三八一。邓成》:「麟前有一大水坑,令成合眼,推入坑中,遂活。」
《骈字类编》:龙坑(龙坑)
唐 薛能 送浙东王大夫 香奁扃凤诏,朱篆动龙坑。
《漢語大詞典》:东坑(東阬)
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於东阬兮,肆玉軑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颜师古 注:“阬,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 东海 。见文选 李善 注引 如淳 说。
古城名。故址在今 湖北省 宜昌县 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