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爰田  拼音:yuán tián
从国君名下的土地分出来给其他的贵族。也就是改变原有田地所有制,将公田封赏下去。《左传。僖公十五年》:「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唐。孔颖达。正义:「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也作「辕田」。
《漢語大詞典》:玉律
(1).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 黄帝 时 伶伦 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 武帝 太康 元年, 汲群 盗发六国时 魏襄王 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
(2).指管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引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 秦淮 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鈿。”
(3).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
(4).引申为楷模、榜样。 宋 司马光 《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规。”
《國語辭典》:变动(變動)  拼音:biàn dòng
1.移动、改变。《易经。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礼。春官宗伯。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2.不寻常的举动或事故。《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三国魏。卫觊 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漢語大詞典》:改弦(改絃)
亦作“ 改絃 ”。更换乐器的弦线。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或逢天之怒,则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调,不耻反迷於朝过之涂。”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若理解不明,贞淫未辨,妄窃古人成语,以为己有;胶柱者宝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参见“ 改弦更张 ”。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改革  拼音:gǎi gé
去故更新。《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漢語大詞典》:贸迁(貿遷)
(1).贩运买卖。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贸迁有无,周而通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费词既甚,叙事纔周,亦犹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方成贸迁之价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贸迁之舟,纷集如蚁。”
(2).指购买货物。 唐 张九龄 《让赐宅状》:“臣之俸禄,实为丰厚,以此贸迁,足办私室。”
(3).变更,改换。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而年世贸迁,孤裔沦塞。”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劒也。”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溪》诗:“尘刹变潮汐,亿垓无贸迁。” 清 钱谦益 《〈玉剑尊闻〉序》:“﹝ 慎可 ﹞沧桑贸迁,陆沉郎署。”
(4).指迁移。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谢自然升仙:“盖 谢氏 为妖道士所惑,以幻术贸迁他所而淫之,久而厌之,又反旧居。”
《國語辭典》:改造  拼音:gǎi zào
改革变更、重新制造。《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漢語大詞典》:变转(變轉)
(1).变更,转变。《易·繫辞上》“生生之谓易” 唐 孔颖达 疏:“阴阳变转,后生次於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
(2).指变声转调。 隋 李孝贞 《听百舌鸟》诗:“间关既多绪,变转復无穷。”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 唐 李岑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诗:“变转对朝阳,差池栖夕烟。”
(3).变换。《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众人道:‘既是奶奶的好心,俺们众人都去变转银子去,再来回奶奶的话。’”
《國語辭典》:改辙(改轍)  拼音:gǎi chè
1.1.改变所走的路线。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2.变更方法、计画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殷、周所以异轨,秦、汉于焉改辙。」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國語辭典》:改换(改換)  拼音:gǎi huàn
更换。《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向后改换我家门风,也是一场好事。」
《漢語大詞典》:革音
(1).革鼓之声。古代表示结阵进军。《风后握奇经》:“革音五:一持兵;二结阵;三行;四趋走;五急鬭。”
(2).变更恶声。谓改恶从善。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庶推诚心,颇感羣物,飞鴞有革音之期,阐提获自拔之路。”
《漢語大詞典》:殊号(殊號)
(1).不同的名称。 晋 郭璞 《〈尔雅〉序》:“尔雅者,所以通詁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絶三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也。”
(2).变更名号。逸周书·周月:“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
(3).特别的称号。后汉书·皇后纪论:“ 汉 世皇后无謚,皆因帝謚以为称。虽 吕后 专政, 上官 临制,亦无殊号。”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黄旗大輅,詔殊号於圆丘;电转云迴,奏玄符於孝理。”
《國語辭典》:变调(變調)  拼音:biàn diào
声调的变化。在国语主要分为类变和字变二种。类变指某一调类在一定语音条件下所发生的调值变化。譬如两个上声相逢,则前者读成阳平,如「选举」、「粉笔」、「小鸟」等。字变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阳平、阴平和上声前读成去声,而在去声前,则读为阳平。
《漢語大詞典》:改路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和办法。《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漢語大詞典》:差移
犹差错。 明 沈仕 《锁南枝·题所见》曲:“ 唐土儿 却知音,留下他弓鞋印。我轻轻验,细细轮,不差移,止三寸。”
变动,变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