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断(倒斷)  拼音:dǎo duàn
1.决断。引申有解决及计划的意思。宋。吴潜〈满江红。举世悠悠〉词:「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山前行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皇甫殿直在面前。」也作「道断」。
2.终止。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这府里祗候几曾閒,差拨无铨次,从今后无倒断呀怨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也作「倒顿」。
3.清楚、明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著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说个倒断。」
《漢語大詞典》:处议(處議)
决策,决断。汉书·循吏传·黄霸:“ 霸 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为丞,处议当於法,合人心。”后汉书·酷吏传·阳球:“初举孝廉,补尚书侍郎,闲达故事,其章奏处议,常为臺阁所崇信。” 李贤 注:“处,断也。” 唐 元稹 《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尔其处议持平,勉居喉舌,慎所观听,为人司南。”
分類:决策决断
《漢語大詞典》:识断(識斷)
见地和决断。《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张休 、 顾谭 、 谢景 皆通敏有识断。”宋史·张咏传:“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 清 戴震 《与是仲明论学书》:“僕闻事於经学,盖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分類:见地决断
《漢語大詞典》:几决(幾決)
谓明察隐微而决断。后汉书·杨修传:“ 脩 之几决,多有此类。”
《漢語大詞典》:谟断(謨斷)
谋略和决断。 明 杨士奇 《平湖诗》:“謨断自天,孔神且訏。”
分類:谋略决断
《漢語大詞典》:速断(速斷)
犹言迅速决断。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大唐秦王词话》第六二回:“父王只宜速断,以絶祸根。”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我的译书,就也要献给这些速断的无产文学批评家,因为他们是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些理论的义务的。”
分類:迅速决断
《漢語大詞典》:输机(輸機)
谓遇事不能决断,坐失机会。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你是个妇人家,説这般输机话。”
《漢語大詞典》:条决(條決)
谓依条令决断。《文选·马融〈长笛赋〉》:“节解句断, 管 、 商 之制也;条决繽纷, 申 、 韩 之察也。” 李善 注:“言科条能分决,繽纷能整理也。”
分類:条令决断
《國語辭典》:解决(解決)  拼音:jiě jué
1.疏解、处理清楚。如:「解决了难题。」汉。王充《论衡。案书》:「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孽海花》第三○回:「他在窗外听得不耐烦,爽性趁此机会,直闯进去,把出去的问题直捷痛快的解决了。」
2.消除、消灭。如:「把敌人完全解决了。」
《漢語大詞典》:才决(才決)
才智、决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北部督邮 西平 到百夷 ,年三十许,大有才决。”
分類:才智决断
《漢語大詞典》:任断(任斷)
有决断,果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李允则》:“今人以矜慢为威严,以刚愎为任断。千金在握而不能摄一谋臣,百万在籍而不能得一死士。”
分類:决断果断
《漢語大詞典》:灵断(靈斷)
犹圣断。谓君主的英明决断。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夏后启臣孟涂》:“所请灵断,呜呼神微。” 南朝 梁 沈约 《道亡》诗:“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梁书·元帝纪:“﹝ 王僧辩 等奉表﹞伏惟陛下至孝通幽,英武灵断。”
《漢語大詞典》:断辞(斷辭)
亦作“ 断词 ”。
(1).中决断吉凶之辞。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决断於爻卦之辞则备具矣。” 李鼎祚 集解引 干宝 曰:“断吉凶也。”
(2).泛指决断吉凶的言辞。《水浒传》第一○二回:“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难也,你的灾难方兴哩,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
(3).今甲骨学家亦称 殷墟 卜辞中决定吉凶之辞为断辞。
《漢語大詞典》:断谊(斷誼)
以义为准则进行决断。 汉 班固 《典引》:“昭明好恶,不遗微细,缘事断谊,动有规矩。”文选·班固〈幽通赋〉:“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李善 注引 班昭 曰:“至论,谓‘五经’、‘六艺’,所以贵之者,顺天之性也,亦当以义断之,不可贪苟生而失名。”
《漢語大詞典》:剸断(剸斷)
裁决,决断。 唐 高彦休 《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丞相 范阳公 携 ,清苦律身,剸断无滞。”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当大疑难,剸断生杀,神气安閒,无不迎刃而解。”
分類:裁决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