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斜射  拼音:xié shè
光线不直接照射到物体,称为「斜射」。
《漢語大詞典》:散射
(1).谓礼射及习射。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痺矢,用诸散射。” 郑玄 注:“二者皆可以散射也,谓礼射及习射也。”
(2).指光线、声音等由一点向四周发射、传送。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杨朔 《征尘》:“电灯,因着电力的不足而散射着黄橙橙的光线。”
《漢語大詞典》:避明
谓患眼病休养,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歧路灯》第六三回:“暗问 双庆 ,方知 王象藎 病目欲瞽,在后院一个小房避明哩。”
《國語辭典》:背光  拼音:bèi guāng
光线不能直接照到,称为「背光」。如:「背光照像,镁光灯的强度要够。」
《漢語大詞典》:森翳
谓枝叶繁茂,遮蔽光线。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明日, 太祖 命有司往视之,惟草木森翳而已。”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至 丞相源 ,则阴崖蔽亏,老木森翳,如行墟落间。”
《漢語大詞典》:黑屋
(1).光线昏暗的房子。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四章:“ 邓维廉 设法把他拉进教堂,让他在教堂里一间小黑屋里住下来。”
(2).关押人的地方。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二章:“现在,你是愿意回家去,还是也想去黑屋里蹲蹲。”《收穫》1985年第1期:“ 薛老二 因此在坐了四天黑屋子之后,得以重见天日。”
《國語辭典》:光头(光頭)  拼音:guāng tóu
1.头上不留头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郑生望著光头,把这壶尽著力一下打去,广明打得头昏眼暗,急伸手摸头时,郑生又是两三下,打著脑袋,扑的晕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恶和尚把老和尚的光头捏一捏,把葫芦药酒倒出来吃了一口。」
2.头上不戴帽子。如:「他不习惯光头,一年四季总戴著帽子。」
3.梳理头发。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只是咱这等人家,要早起些,光头净面,打扮的娇媚些。」
4.光线的亮度。《老残游记》第一二回:「这县里出的灯,样式又好,火力又足,光头又大,五大洲数他第一。」
《国语辞典》:磷光  拼音:lín guāng
某些特定物质受震动、摩擦后或与光线、热能、电波接触后,发出的微光,称为「磷光」,其持续时间较萤光长。
《漢語大詞典》:喷浸(噴浸)
喷散,浸渍。谓光线照射得普遍而透彻。 明 刘基 《朗月行》:“寒光喷浸碧落外,白浪涌作金银臺。”
《漢語大詞典》:返光
(1).反射光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黑玻璃虽然也能返光,却远不及镜玻璃之强。”亦指反射的光线。 茅盾 《子夜》八:“透过竹帘来的太阳光,射在镜框子的金边上,发出闪烁的返光。”
(2).犹返照。 王统照 《号声》:“几个穿了米黄色军衣的 日本 兵--他们是 日本 强健的少年,在那夕阳返光的密林前面练习军号。”
分類:反射光线
《漢語大詞典》:昏晕(昏暈)
指光线模糊不清。 元 李翀 日闻录:“日月昏晕,星宿动摇。” 叶圣陶 《隔膜·绿衣》:“灯光似乎含着烦闷的样子,放不出光明来,只是昏晕和无力。”
昏厥;昏眩。《水浒传》第五二回:“ 柴进 痛哭了一场。继室恐怕昏晕,劝住 柴进 。”红楼梦第七七回:“一阵虚火上攻,早昏晕过去。”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眼下,失望、悲痛和激怒的心情,使他头脑昏晕,四肢麻木。”
《國語辭典》:薄明  拼音:bó míng
微明,接近天亮的时候。如:「天色薄明时分,他就起床了!」
《國語辭典》:调子(調子)  拼音:diào zi
1.音调。即音乐中表示所用音阶高低的程度,称为「调子」。如C大调、D大调等。《老残游记》第二回:「什么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人的调子,他一听也就会唱。」
2.腔调。如:「他说话的调子好奇怪。」
3.说话时所持有的态度、语气。如:「他说话的调子相当温和。」
4.图画或摄影作品所表现的远近、浓淡、明暗等程度。
《漢語大詞典》:凄暗
形容光线凄惨暗淡。例如:凄暗的灯光。
也作“凄黯”
《國語辭典》:虚像(虛像)  拼音:xū xiàng
不是由实际光线所会聚成的像,如放大镜或平面镜所见的影像为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