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制使
(1).制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 宋 叶适 《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
(2).皇帝派遣的使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
(3). 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漢語大詞典》:使符
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宋 曾巩 《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漢語大詞典》:王使
天子或王侯的使者。左传·宣公九年:“九年春,王使来徵聘。”汉书·枚皋传:“﹝ 枚皋 ﹞年十七,上书 梁共王 ,得召为郎。三年,为王使。” 明 戴良 《苦斋》诗:“享歇宠王使,集藜奠皇家。”
《漢語大詞典》:使主
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 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 韦处厚 谓曰:‘ 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 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
指使者中的正职。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 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漢語大詞典》:通使
(1).互派使者。史记·大宛列传:“ 汉 方欲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清 薛福成 《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亦指出使。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永乐 三年六月命 和 及其儕 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2).旧指翻译人员。《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韦皋 统领大兵……正与 吐蕃 人马相遇。先差通使与他打话。”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西海小游记》:“晚,有 广东 人投刺,自署‘ 唐 人 汤亚金 ’来拜。年约二旬,能英语。因随 福建 医生 林连湖 来此为通使,缘 林 不解洋话也。”
《漢語大詞典》:信命
显扬君命。信,通“ 伸 ”。《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 颜师古 注:“图难,谋除国难也。信读曰伸。”
分類:显扬君命
《國語辭典》:星驾(星駕)  拼音:xīng jià
星夜驾车奔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晋。潘岳〈寡妇赋〉:「龙轜俨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启路。」
《漢語大詞典》:平安信
报告平安的使者或书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大理丞 郑復礼 言: 波斯 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为平安信。”
《漢語大詞典》:驰使(馳使)
(1).急驰出使。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常为説客,驰使诸侯。”
(2).速派使者。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北出师以讨强 胡 ,南驰使以誚劲 越 。” 宋 曾巩 《朝中祭钱纯老文》:“天子闻丧,驰使临视。”《英烈传》第二一回:“ 再成 查是 郑僉院 ,便驰使唤渠入帐。”
《漢語大詞典》: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周礼·秋官·象胥:“掌 蛮 、 夷 、 闽 、 貉 、 戎 、 狄 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旧唐书·玄宗纪论:“ 象郡 、 炎州 之玩, 鸡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结辙於象胥,駢罗於典属。”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槃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清 徐果亭 《圣武功成诗》:“正朔通鱼海,舆图拓象胥。”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象胥之官,掌传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亲,入宾之岁,则协礼以传词,此文之施於通译者也。”
《國語辭典》:輶车(輶車)  拼音:yóu chē
轻便的车子。《诗经。秦风。驷驖》:「輶车鸾镳,载猃歇骄。」唐。独孤及 送别荆南张判官诗:「輶车骆马往从谁,梦浦兰台日更迟。」
《漢語大詞典》:冬卿
(1). 周 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旧唐书·郑朗传》:“政溢闻听,念兹徵还,位冠冬卿,职重邦计。”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伊昔 玄宗 朝,冬卿冠鸳鸞。”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天许会逢,上命亲近,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2). 南朝 梁 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隋书·百官志上:“诸卿,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臚为鸿臚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
《國語辭典》:国使(國使)  拼音:guó shǐ
奉国命出使外国的官员。《元史。卷一一。世祖本纪八》:「日本国杀国使杜世忠等,征东元帅忻都、洪茶丘请自率兵往讨。」
《漢語大詞典》:供役
(1).服役,执役。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铸钱:“向也未行广铸,局中供役者不过世业旧工。”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察下情:“ 王 制府 士俊 出都, 张文和 公荐一健僕,供役甚谨。”
(2).指供役使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舍人校尉:“本朝废中书省,仅留舍人以掌誥敕,尚存 唐 宋 之旧……近代则閤臣之僚属,内殿之供役,与夫入貲为郎者,亦带此衔。”
《漢語大詞典》:台使(臺使)
(1). 六朝 时指朝廷使者。晋书·成都王颖传:“ 虓 长史 刘舆 见 颖 为 鄴都 所服,虑为后患,祕不发丧,伪令人为臺使,称詔夜赐 颖 死。”
(2). 唐 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通典·职官六:“又有臺使八人,俸亦於本官请,餘同监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