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摘除  拼音:zhāi chú
采取、去除。如:「居家附近若发现蜂巢,当请专人来摘除,以免发生危险。」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漢語大詞典》:会气(會氣)
中医指人体内阴阳两气会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
《國語辭典》:墨囊  拼音:mò náng
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的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将囊内黑液随水喷出,使水混浊,借以逃脱。
《國語辭典》:输液(輸液)  拼音:shū yè
将液体如葡萄糖或生理食盐水经由静脉注入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國語辭典》:痰火  拼音:tán huǒ
一种症状。似哮喘,口乾唇燥,胸痛烦热,而痰块很难咯出的病症。《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
《国语辞典》:内毒(内毒)  拼音:nèi dú
中医指由内透发的热毒。热毒蛰伏于体内,当抵抗力不足时,或遇到诱发性因素,便会发生神志不清、口乾咽痛等病状。
《国语辞典》:幼体(幼体)  拼音:yòu tǐ
已在母体内成型或脱离母体不久的生命体。如:「母体在怀孕期间,必须充分摄取幼体发育所需的养分。」
《國語辭典》:油脂  拼音:yóu zhī
从动植物中提取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结合的酯,在常温下为液体者,称为「油」;固体者称为「脂肪」。纯油脂为无味、无色、无臭的中性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色酸败。为橄榄油、花生油、菜油等的主要成分。可供食用、制肥皂、蜡烛等。
《國語辭典》:钢琴(鋼琴)  拼音:gāng qín
乐器名,键盘乐器。内装有许多钢丝弦和包绒毡的木锤,手指按动键盘时,牵动键盘下的小木锤敲打钢丝弦而发出声音。为英语piano的意译。西元一七○九年左右由克里斯托弗里在佛罗伦斯创造,自十八世纪中叶起广泛流行。钢琴有各种式样和不同尺寸,且继续不断改进。外型主要分为直立式钢琴与平台钢琴。
《漢語大詞典》:肺府
同“ 肺腑 ”。
(1).府,通“ 腑 ”。泛指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新唐书·董昌传:“﹝ 董昌 ﹞始立生祠,刳香木为躯,内金玉紈素为肺府。”
(2).府,通“ 腑 ”。犹肺附。比喻帝王的亲属或亲戚。后汉书·何敞传:“ 刘畅 宗室肺府,茅土藩臣,来弔大忧。” 章炳麟 《秦政记》:“要以著之图法者,庆赏不遗匹夫,诛罚不避肺府,斯为直耳。”
《國語辭典》:暗疾  拼音:àn jí
身体上不易察觉或不可告人的疾病。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周先生富贵中人,何以身带暗疾?我为君除之,作润笔资。」也称为「隐疾」。
《國語辭典》:软骨(軟骨)  拼音:ruǎn gǔ
柔软而有弹性的骨。凡两硬骨接合处,都有此骨,以防剧烈的接触,鼻及外耳等部也有。
《國語辭典》:胎儿(胎兒)  拼音:tāi ér
在母体中尚未出生的幼体。如:「妇女怀孕后,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一切正常。」
《國語辭典》:胎儿(胎兒)  拼音:tāi ér
1.器物的底托或骨干。如搪瓷胎儿。
2.胎产。如:「她这是头胎儿呢!」
《國語辭典》:胎动(胎動)  拼音:tāi dòng
胎儿在母体内蠕动,一般在怀孕二十周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