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阔(疏闊)  拼音:shū kuò
1.不精密、不详备。《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2.时地有所阻隔而情谊疏远。《南史。卷二三。王诞传》:「非唯交友离异,乃亦兄弟疏阔。」
《國語辭典》:生疏  拼音:shēng shū
1.不熟悉、陌生。如:「人地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向不回家,把巷陌多生疏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连年小考,苏州是来过的,于一切路径,尚不十二分生疏。」
2.感情疏远。《红楼梦》第二○回:「弟兄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
3.不熟练。如:「技艺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荆轲刺秦王,说他剑术生疏,前边这几个刺客,多是有术的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漢語大詞典》:远外(遠外)
指边远地区。《宋书·谢晦传》:“到任以来,首尾三载,虽形在远外,心係本朝,事无大小,动皆咨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削其封爵,夺其恩数……至欲謫至远外,祸且不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艰,犹於咫尺不能有济,何况远外。”
疏远,不亲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长沙王 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國語辭典》:遥领(遙領)  拼音:yáo lǐng
自远处遥遥监督、控制。《新唐书。卷四九。百官志四下》:「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
《漢語大詞典》:仕隐(仕隱)
(1).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 《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 清 方文 《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 、 李 ,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
(2).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 实宾录:“ 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 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漢語大詞典》:疏慢
亦作“疎慢”。亦作“踈慢”。
(1).轻忽,怠慢。孔丛子·抗志:“夫其亲敬非心,见吾所可亲敬也,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传:“ 道武 引见,问以 慕容 旧事, 懿 应对疏慢,废黜还家。” 宋 欧阳修 《与吕正献公晦叔书》:“而久闕驰诚,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 芈氏 来至东宫, 商臣 迎拜甚恭,三献之后,渐渐疎慢,中馈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
(2).疏远,不亲近。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来,嫂嫂姪儿与哥哥正是着亲的,惟您兄弟是个疎慢些的,理当下水。”
(3).粗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惟 滇 中纸最坚……其坚乃与绢素敌,而色理疏慢苍杂,远不如 越 中。”
(4).谓放纵狂傲。 唐 韦应物 《野居》诗:“结髮屡辞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罢守归,幸无世欲患。”
《漢語大詞典》:殊隔
不亲近;相隔甚远。晋书·王恭传:“虽以简惠为政,然自矜贵,与下殊隔。” 南朝 齐 王融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金史·礼志七:“稽诸令文,应致恭之官相见,或贵贱殊隔,或长幼亲戚,任从私礼。”
《國語辭典》:隔膜  拼音:gé mó
1.情意不相通。如:「关于这件事,他们彼此隔膜,难解心结。」《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区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这些同寅,素来隔膜。」
2.比喻不通晓、不了解的状况。如:「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如隔膜。」
《国语辞典》:疏离(疏离)  拼音:shū lí
对周围的人、事、物,不亲近、关心。如:「自从毕业后,他和同学渐渐疏离了。」
《國語辭典》:卑让(卑讓)  拼音:bēi ràng
谦让、退让。《左传。文公元年》:「忠、信,卑让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奇民
谓不亲事生产之民。 汉 代指诸侯。《史记·平準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 司马贞 索隐:“奇, 包愷 音羈。诸侯也,非农工之儔,故言奇也。”
《国语辞典》:鸣琴垂拱(鸣琴垂拱)  拼音:míng qín chuí gǒng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鸣琴垂拱」比喻无为而治。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國語辭典》:不即不离(不即不離)  拼音:bù jí bù lí
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如来藏系的思想。谓清净的本心与轮回世界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种各别的个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國語辭典》: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親)  拼音: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指男女受礼教道德的规范,不可亲手递接物品,以免肌肤接触。《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岂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亲。你可记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残生,那样性命在呼吸之间,我尚且守这大礼,把那弓梢儿扶你。」
《國語辭典》:若有若无(若有若無)  拼音:ruò yǒu ruò wú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模糊不清的样子。如:「他的情感表现含蓄,总让人觉得若有若无。」